从草原战场到西庆府大约有七百里路程,骑兵大军只需要三至四天的时间就能到达。
拓跋孝德损失了五万大军,其中还有他自己部落的一万多拐子马, 一万部落嫡系大军,这让拓跋孝德心痛不已。
途中,拓跋孝德和国王拓跋雄爆发了一次冲突,拓跋孝德指责拓跋雄躲在后面,大军一败就准备逃跑,可谓丢尽了拓跋人的脸面。
国王拓跋雄有点做贼心虚,没有和拓跋孝德对骂,而是把拓跋孝德赶出了王帐,让他自己去清醒清醒。
此时的拓跋部落已经彻底地分裂为两派,拓跋雄和拓跋企先主张放弃西庆府,向大沙漠撤退,然后进入祁连山,甚至前往西域也比待在河套草原等待大明大军进攻要强。因为他们知道以目前拓跋的实力,固守西庆城必败无疑。
而以拓跋孝德为首的一派却主张留在千里河套草原上,他们虽然也见识到了大明大军的恐怖,但是他们认为拓跋大军和部落可以化整为零,分散于千里草原、戈壁滩、祁连山山谷、横山、阴山等隐蔽的地方,大明的三四十万大军物资有限,不可能在草原上待太久,逐个追杀这些分散的部落更不可能。
只要大明大军一撤,拓跋人又可以重新集结,只要十万青壮还在,拓跋人就没有伤筋动骨,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以后不去主动挑衅大明,这河套千里草原依然是拓跋人的天下。
双方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不欢而散。
逃亡了一天,斥候来报,数十里外大明大军已经在安营扎寨,准备休息。拓跋部落得到消息后,也停下来休息,一天的战争和高强度行军,这些草原上精壮的男子也有点吃不消了,停下来吃点牛肉干,准备休息。
王帐之中,拓跋雄和拓跋企先召集嫡系部落将领召开会议,商讨下一步是留是跑。
国王拓跋雄没有说话,拓跋企先开口了,“各位将领,大明大军的实力大家都看到了,比两年前更加让人感到恐怖,尤其是那天雷,竟然更加可怕了。所以以我们的兵力,无异于以卵击石,西庆府肯定是守不住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撤退!”
众部落将领纷纷点头,但却不无担忧地道:“国师,如今我们还有部落留在草原上,一旦我们离开,部落就将落入大明大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