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实话不好听

在魏国之后,秦国崛起之前,不是该阶段没有强国,单纯就是那个强国缺乏一打多的实力。因此没有国家具备横扫天下的实力。

楼令没有固定思维,对争霸那是一点兴趣都欠俸,恰好他在晋国内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结合晋国早就对周王室有取而代之的野心,稍微推动了一下新版本玩法。

如果姬周的建立是1.0版本,那么楼令推动晋国取代周王室算不上是2.0版本,充其量大概就是一种DLC吧。

晋国灭掉周王室,再横扫掉所有的诸侯,国家变成郡县制才称得上是进入2.0版本。

目前的1.0版本之下,孟孙南被楼令一句“鲁国跟楚国结盟过”说得哑口无言。

鲁国自号是周天子的忠臣,结果头号忠臣干了背弃周天子的事情,他们后面还是继续以周天子的忠臣自居。

好意思吗?

鲁国君臣还真的就好意思。

“你们想要再一次跟楚国结盟?挺好的。”楼令笑呵呵地说道:“尽管我们已经放下尊王攘夷的大旗,灭掉鲁国就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

孟孙南一阵愕然。

鲁国是有讨论过要不要再一次当楚国的小弟,只是多数大臣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得出以前楚国无法支援中原,遭到史诗削弱的楚国更没有那份实力,排除掉了跟楚国混的选项。

“消息泄露出去了?”孟孙南想的是鲁国庙堂的讨论。

这一次,鲁国想要的是跟齐国一块玩耍,参与商讨的人并不多,应该没有人会泄密才对?

然后,晋国放下尊王攘夷的大旗了?

从晋军南下不再邀请周天子检阅,看着像是这么一回事。

另外,去年晋国没有向周天子献礼,进一步证明晋国不再遵从周王室了。

有那么一件事情,晋国的庙堂之上早就有不再向周天子敬献礼器的议论,长期被韩氏镇压了下去。

韩氏进行镇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们负责跟周王室进行邦交,一旦晋国跟周王室闹掰,韩氏的影响力将会遭到极大的削弱。

历史上,晋国确实是第一个拒绝向周天子敬献礼器的国家。这么一件事情被孔夫子骂个没完没了,他一再批斗的“礼崩乐坏”就是说得晋国。

因为晋国不再向周天子敬献礼器的事情,导致韩氏没少被列国君臣所嘲讽。

再说一次,韩氏变得什么都不是,自然也就没有足够份量的大臣来阻止晋国不再对周天子敬献礼器,乃至于去年都干脆没有向周王室献礼了。

楼令看到孟孙南陷入失神状态,招呼一声再说道:“好歹做过同殿之臣,多少要讲究一些情面。既是鲁国先行与我们分道扬镳,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可不就不用讲情面了吗?”

对了,楼令想到了什么似得,问道:“楚国使者早去了‘曲阜’,你们没有结盟?”

孟孙南脑子乱糟糟,只是摇了摇头。

那就有点意思了。

鲁国没有跟楚国结盟就跟晋国悖盟,还敢站出来摆明阵仗跟晋国作对。这是怕自己不死啊?

“晋国不攻打齐国?”孟孙南问道。

闻言不答的楼令,他大概理顺是怎么回事了。

应该是鲁国要跟齐国尽弃前嫌,联合起来拱卫周王室。

那是完全说得通的事情。

毕竟,齐国跟周王室的关系很近,长期跟周王室联姻,公族身体里流淌着周王室的血脉。

在早期,齐国是周王室最坚定盟友,同时也是周天子最强力的帮手。

为什么后面会有周天子为了限制齐国,搞得在齐国设立“二守”呢?

那是齐桓公称霸,他对诸侯说话远比周天子更管用,才遭到了周天子的反制。

齐桓公说话远比周天子更管用,能不遭到周天子的忌惮吗?从那之后,周王室与齐国的关系也就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周王室的反应来看,其实能够看出有国家“称霸”对宗周体系的影响。

事实是什么?周襄王在齐国搞“二守”就是管控,要管控正是看到齐国称霸对周王室的威胁。

所以了啊,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一概都是代周天子牧守天下的角色。

等于说,任何的霸主国对周王室都是挑战者,两边能够相安无事,一来是周王室不具备反抗实力选择装死,再来是前后几任霸主没有机会干取而代之的事业。

在齐桓公之后的齐国,历代齐君为了给晋国的霸业找麻烦,并未表现出周王室的厌恶。

看上去还是周王室忠臣的齐国,他们在周王室有难之后,是不是应该挺身而出?

恰好鲁国以周天子的忠臣自居,对吧?

那么,晋国要取代周王室,鲁国跟齐国联合起来对抗晋国,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嘛。

真要是让齐国与鲁国结盟,形成了一个新的阵营,应该会有不少诸侯靠拢向齐国和鲁国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届时,他们就是保王派,与之晋国阵营以及楚国阵营,形成三个各有政治主张的阵营了。

“齐国怎么看得上你们呢?”楼令很讶异这一点。

孟孙南听得脸红,再被气得浑身颤抖。

鲁国君臣就算是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