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停下手中的活,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乡亲,微微一笑:“既然钱老爷这么有诚意,那我就说个条件。谁能说出我米豆腐里最独特的配料是什么,我就嫁给谁。”
钱老爷一听,乐了:“这有何难!我尝遍天下美食,还能尝不出你一碗米豆腐的配料?”
从那以后,钱老爷每天都来吃米豆腐,有时一天吃三四碗,吃得他胃里直泛酸水,可就是猜不中那“最独特的配料”。他也曾暗中派人偷看秀姑制作过程,甚至买通了她采购食材的商贩,可得到的都是寻常配料:米浆、石灰水、辣椒、花椒、葱花、花生...无一特别。
一个月过去,钱老爷瘦了一圈,依然没能猜中。恼羞成怒之下,他下令谁也不准再去秀姑的摊子买米豆腐,违者就是跟他钱某过不去。
这招确实狠,秀姑的生意一落千丈。往日热闹的大槐树下,如今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不怕事的老主顾偶尔偷偷光顾。
“秀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陈大爷担忧地说。
秀姑却依然每天照常出摊,微笑着对寥寥几位客人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来吃,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这天傍晚,秀姑正准备收摊,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犹豫地站在摊前。秀姑认得他,是镇西头破庙里住着的穷书生李文。听说他父母双亡,靠给人写书信勉强度日。
“李公子,来碗米豆腐吗?”秀姑主动招呼。
李文窘迫地摸了摸空荡荡的口袋:“今日...今日不曾赚到银两。”
“不妨事,我请你吃。”秀姑利落地切下一大块米豆腐,浇上满满的酱料,“坐下来慢慢吃。”
李文感激地接过碗,吃得格外香甜。吃完后,他执意要帮秀姑刷碗收拾作为报答。秀姑推辞不过,只好由他。
从那以后,李文每天傍晚都会来帮秀姑收摊,秀姑则请他吃一碗米豆腐。两人一个收拾桌椅,一个清洗碗筷,常常聊到夕阳西下。
小主,
钱老爷得知此事,气得直跳脚,但又碍于自己定下的规矩——只要有人猜中配料,秀姑就嫁给他——不好明着阻拦,只好暗中使绊子。他让镇上所有店铺都不再找李文写书信,断了他的生计。
没了收入,李文只好上山采药,指望卖几个铜板度日。不料一场大雨把他淋得透湿,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第二天傍晚,秀姑见李文没来,觉得奇怪。一打听才知他病倒在破庙里。秀姑二话不说,收了摊就带着米豆腐和草药去看他。
破庙四面透风,李文蜷缩在草堆上,脸色通红。秀姑急忙生火熬药,又喂他吃了些热乎乎的米豆腐。一连三天,秀姑悉心照料,李文的病终于好转。
病愈后的李文更加清瘦,他对秀姑深深一揖:“多谢姑娘救命之恩,此生难忘。”
秀姑扶起他:“说这些做什么,你帮我这么多,我还没谢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