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墨玉砚竹魂

在湘南那片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有一条名叫“斑竹”的河。河水不深,清可见底,河岸上长满了青翠的竹子,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说些古老的心事。河边有个渡口,叫斑竹渡,渡口旁,不知何时立起了一间老墨坊。

这墨坊不大,黑瓦木墙,门口挂着一块褪了色的招牌,上书“陈氏墨坊”四个字。坊里住着一个姓陈的老掌柜,背微驼,话不多,整天在里屋捣鼓他的墨。镇上的人都说,陈掌柜手里有件祖传的宝贝,叫“墨玉砚”。

这砚台可不是凡物。它通体墨黑,却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据说是在山里一块天然的墨玉上,请了最好的石匠,花了三年时间才雕琢而成。最神奇的是,只要用这方砚台磨墨,那墨香就不单单是墨香了,还夹杂着一股清冽的竹子气息,闻上一口,仿佛能让人把满腹的杂念都吐出去,心里只剩下清明和宁静。老人们说,这香气,能引动山里的竹魂。

故事发生在一个晚秋的傍晚。

一个名叫沈子谦的书生,背着个破旧的书箱,一脸风霜地来到了斑竹渡。他本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可惜时运不济,连续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盘缠用尽,心灰意冷,只好一路往南,想找个地方安身,教几个蒙童,糊口度日。

天色渐晚,渡船早已停摆。冷风卷着落叶,吹得他单薄的衣衫猎猎作响。他看到河边那间墨坊还亮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便壮着胆子上前敲门。

“笃,笃,笃。”

门“吱呀”一声开了,陈掌柜探出头来,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虽面带菜色,但眉宇间还有一股书卷气,便叹了口气,侧身让他进来。“后生,赶路辛苦了。若不嫌弃,坊里还有一间空房,你暂且住下吧。”

沈子谦千恩万谢。这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墨坊里很安静,空气中弥漫着那股独特的、混合着墨与竹的清香。沈子谦被安排在临窗的一间小屋,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他放下书箱,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

夜里,沈子谦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着自己蹉跎的岁月,想着远方的父母,心里一阵酸楚。眼看科举无望,功名路断,他这一身学问,难道真的要烂在肚子里吗?

他索性披衣起身,点亮了桌上的油灯。灯光下,他忽然发现,书桌上竟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方砚台。正是那方传说中的“墨玉砚”。

砚台在微弱的灯火下,泛着幽深的光泽,仿佛一块凝固的夜空。沈子谦自幼爱墨,见到这样的宝贝,顿时忘了烦恼。他鬼使神差地取出墨锭,倒了些清水,轻轻地在砚台上研磨起来。

“沙……沙……”

墨锭与砚台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随着墨汁渐渐浓稠,那股奇异的香气也愈发浓郁了。它不像普通的墨香那般沉闷,反而带着一股山野的清新和竹叶的甘甜,丝丝缕缕地钻进沈子谦的鼻孔,沁入心脾。

他只觉得心神一清,脑中混沌的思绪仿佛被这香气洗涤了一遍,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他提起笔,饱蘸墨汁,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笔走龙蛇,力道沉稳,竟是他从未有过的畅快淋漓。

他沉浸在书法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夜已三更。

就在他准备放下笔休息时,异变陡生。

只见那方墨玉砚台中,刚刚研好的墨汁里,忽然泛起了一圈圈淡淡的涟漪。紧接着,一缕缕青色的光雾从墨汁中升腾而起,在书桌上空汇聚、凝聚。

沈子谦惊得目瞪口呆,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那青色的光雾越聚越浓,渐渐幻化出一个模糊的人形。最终,一个身穿淡青色长裙的女子虚影,静静地浮现在砚台之上。她身形窈窕,长发如瀑,面容清丽绝俗,只是眉宇间带着一抹化不开的忧愁。她的身体是半透明的,仿佛一触即散,唯有那双眼睛,亮如星辰,正温柔地注视着沈子谦。

“你……你是何人?是仙是鬼?”沈子谦吓得声音都在发抖,却还是强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