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开仓纳仇

“隋旗所至,活我残喘!大隋天子万岁!寒衣阁万岁!”

这一声哭喊,如同点燃了引信!

“隋旗所至,活我残喘!”

“谢陛下活命之恩!”

“谢寒衣阁活命之恩!”

越来越多的流民跪倒在地,捧着滚烫的粥碗,对着洛阳城头、对着寒衣战旗,发出劫后余生的、发自肺腑的哭喊与叩谢!场面悲壮而感人。许多维持秩序的寒衣士卒,也忍不住眼眶泛红。

混在领粥队伍中的朱雀部细作,一边喝着粥,一边“自然而然”地与周围的流民攀谈:

“唉,这李唐造的什么孽啊!好好的钱弄成‘陶片’,好好的铁器卖得比金子贵!这不是逼人死吗?”

“还是大隋好啊!你看这粥,稠得插筷子都不倒!听说在寒衣阁的地盘,有‘均田令’,每人都有地种!农具官价卖,盐巴也不贵!”

“是啊是啊,我有个远房亲戚在河北,写信来说,那边修了‘便民仓’,灾年也不怕饿肚子!哪像咱们关中…”

这些看似闲谈的话语,如同种子,精准地播撒在流民们充满感激的心中,将李唐的“恶”与寒衣阁的“仁”形成鲜明对比,不断强化着“弃暗投明”的认知。

玄武工赈: 在领粥点旁边,玄武部的吏员摆开了招募“工赈”的桌子。大幅告示写明:修葺洛阳城墙,每日工钱粟米三升或铜钱五十文;疏浚运河,工钱更高!青壮劳力排起了长队。

“管饭吗?”

“管!中午一顿稠粥,两个杂面馍!” 吏员大声回答。

“真有铜钱拿?不是‘陶片’?”

“放心!玄武部金字招牌!日结!只发前朝好钱或粟米!”

重赏之下,加上管饭的承诺,报名者踊跃。这不仅缓解了流民聚集的压力,更将大量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转化为建设力量,同时也为后续可能的守城战储备了熟悉城防的民夫。

洛阳开仓放粮、流民感恩戴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过潼关,狠狠抽在长安李唐朝廷的脸上。李世民远在关西前线,闻讯大怒,深知此招釜底抽薪的狠毒!他深知,若任由寒衣阁如此收买人心,李唐在关中的根基将被彻底掏空!

“好一个林天生!好一个‘开仓纳仇’!” 李世民眼神阴鸷,一拳砸在案几上,“想用几碗粥就收买我关中民心?做梦!” 他立刻飞鸽传书留守长安的心腹谋士,下达了一道阴狠的密令:“遣死士混入流民,焚其粥棚,乱其秩序,嫁祸寒衣阁施粥不公或粥中掺毒!务必激起民变!”

数日后,洛阳南门粥棚。

这里人流量最大,秩序也相对最为繁忙。时近正午,领粥的队伍排成长龙。粥棚内热气腾腾,伙夫们挥汗如雨。流民们捧着粥碗,或蹲或坐,狼吞虎咽,脸上难得地带着一丝满足。几名朱雀部的“宣传员”正绘声绘色地讲着寒衣阁辖地的“好日子”,引得周围流民阵阵唏嘘和向往。

突然!

“啊——!死人了!粥里有毒!” 一声凄厉的尖叫在人群中炸响!

只见靠近粥棚边缘处,一个流民打扮的汉子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抽搐,他身边的破碗里还有半碗未喝完的粥!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有毒?!”

“天杀的!寒衣阁要害死我们!”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排队的人群开始骚动、推搡!

就在这混乱的顶点!

几个身影如同鬼魅般从人群中窜出!他们动作迅捷,目标明确!其中一人猛地将怀中一个黑乎乎的瓦罐砸向粥棚下堆积的柴薪!瓦罐破裂,刺鼻的火油味弥漫开来!另一人掏出火折子,迎风一晃,狞笑着就要扔向火油!

“烧了这害人的粥棚!”

“寒衣阁假仁假义,毒杀百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