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图纸交接,启动计划

最终,三份文书落笔签字,按上手印。红泥印在纸面绽开,像一簇簇新生的芽。

签约毕,李商人忽然从包袱里抽出一卷竹简:“这是我早年走南闯北时攒下的,几页关于暗渠引流的图样。原是备着防旱用的,一直没机会试。如今你们要建新田,或许用得上。”

我接过竹简,指尖抚过上面精细的刻线。一道道沟渠走向、落差设计、分流节点,竟与系统推演的最优路径有七分吻合。

“这图……”我抬头,“您愿授权我们使用?”

“用,当然用。”他笑,“但有个条件——等新渠通水那天,我要亲眼看着水从第一道闸门流进来。”

我郑重应下。

次日清晨,我在村中广场支起一张长桌,桌上摆着东原的舆图、土壤报告、合作文书副本,还有一小袋灵泉水稻的种子。村民们陆续围拢过来,有人问:“云娘子,这是又要折腾啥?”

我拿起那袋种子,举高了些:“这不是普通的米。它长在咱们的地里,卖到镇上酒楼,能让掌勺的师傅说一句‘这饭香得不一样’。”

人群安静了一瞬。

“现在,我们要在东原,种出更多这样的米。”我继续道,“新基地建起来,需要人挖渠、整地、搭棚、管水。工分照计,报酬照发。将来收成好了,入股的分红,不入股的也能优先雇用。”

一位老农拄着拐杖走出来,眯眼看着舆图:“东原那片地,我年轻时去过。荒是荒了些,可土是好土。早年村里也想开,结果才挖了三天,天降大雨,沟塌了,人也伤了,后来就没人提了。”

我点头:“您说得对。那次是天时不巧,也是准备不足。可如今我们有图、有钱、有人,还有前车之鉴。不会再让同样的事发生。”

小主,

老人盯着我看了许久,忽然笑了:“好。我要是还能扛得动锄头,也算一个。”

人群里响起笑声,接着是应和声。

“算我一个!”

“我也来!”

我让文书员当场登记报名,又宣布:“等土方开工,第一批上岗的,每人发一套新工装,胸前绣‘新禾’二字。”

“新禾?”有人问。

我望向柏舟。他站在我身旁,一直没说话,此刻却轻声道:“新土,新种,新人,也新个活法。”

人群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