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我说,“从今天起,每卖出一盒,村里就有三文进账。年底分红,谁都能查。”
她没再说话,默默从怀里掏出一张小纸条,压在木板边缘。我瞥了一眼,上面写着:“艾草蜜制法,可做甜酱。”
李商人收起箱子,临走前低声对我说:“第二批加印八百盒,你得备货。”
我点头:“七彩玫瑰再开一批,灵泉米按标准装袋,藤编组扩人。”
他走后,顾柏舟皱眉:“这么快就爆单,供应链跟不上。”
“那就建流程。”我说,“种植组按地块编号出货,加工组统一包装标准,运输组定路线和周期。”
“可人手……”
“用工分制调配。”我打断他,“谁任务完成得好,优先派去高收益环节。”
正说着,街口来了辆马车,王里正带着几个村民下车,直奔议事厅。他拱手行礼:“听说你们这儿出了新种法、新工具,我们来取经。”
“取经?”我带他走到点子角前,“成果都在这儿。每一条,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试出来的。”
他扫了眼木板,眉头皱起:“能不能直接给我们成品?比如那辆卸肥车,我们买十辆。”
“不卖。”我说,“但可以派人来学。你们出十个人组成创新组,每月提交两条原创点子,我们派技术员驻点指导。”
“还要交点子?”他脸色一沉,“我们可是正经里正,带着诚意来的。”
“诚意不是拿来要东西的。”我指着承安画的蓝花,“这孩子提的点子,现在已经在两亩地里试种了。你们要是只想抄作业,回去照常种地就行。”
他僵在原地。
陈砚走过来,把手里的模型递给他:“这是阿贵做的原型。想做,就从学画图开始。”
王里正没接,只盯着那辆小车看了许久。
“我们……可以先派五个人?”他终于开口。
“十人。”我说,“少一个都不行。”
他咬了咬牙:“行。但要是试不出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再想。”我转身拿起炭笔,在木板最上方写下一行新规则:“外部协作试点,须以创新提案为入场券。”
人群安静地看着。
林婶忽然从边上抽出一支笔,在“艾草蜜制法”下面添了一行小字:“可配灵泉米蒸饭,去涩增香。”
张嫂抱着三个藤编篮回来,挨个放进展示筐。刘三蹲在旁边试承重,放了二十斤土豆,篮子没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