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在碗沿轻轻晃了半圈,顾柏舟的手停在桌角,没再往前推。我盯着他指甲缝里残留的泥土,那是昨夜巡视田埂时蹭上的。
“训练营的事告一段落。”我把手边一叠学员笔记合上,“但人稳了,路不能停。”
他点点头,坐到对面矮凳上,草帽放在膝头,帽檐那道裂口朝上,像一道未愈的伤。
我调出系统界面,指尖划过近三个月的交易记录。屏幕泛着微光,映在桌面上,照出几粒散落的炭笔灰。白天那些数据太吵——中端市场竞价越来越狠,灵泉米价格被压了两轮,玫瑰苗也开始有人仿包装。再这么下去,辛苦建立的标准会被拖进泥里。
可当我把买家身份分类筛出来时,几条零星记录跳了出来。
州府东区,三笔订单,采购的都不是主粮或菜种。是小型盆栽类灵植,备注写着:“株型清雅”“夜间可视”“忌香气浓烈”。单价是普通作物的五倍以上,付款干脆利落,收货地址都带着封号门牌。
我翻到《种植指南》的观赏类条目,手指停在“月华莲”那一行。
花期七十余日,夜间花瓣自生柔光,香气如露水滴石,不扰神,反助眠。适合庭院静置、书阁陈设。对土壤要求极高,需恒温湿控,普通农户难以成活。
系统提示音响起:【“月华莲”种子可解锁,消耗能量值800点。】
我点了确认。
十粒细长银白的种子落入掌心,触感微凉,像是刚从深井里取出的玉石。它们在我手心安静躺着,没有动静,却让我心跳快了一拍。
“这不是给人吃的。”我说,“是给那些院子里铺青石板、夜里要点十二盏灯的人看的。”
顾柏舟抬头看我。
“他们不缺米,也不差花。但他们缺‘没见过的东西’。”
我打开终端拍摄功能,将种子放入培育皿,启动生长模拟。屏幕上,一株通体泛蓝的莲花缓缓展开,在夜色背景中静静发光,根系缠绕着一条微型水脉,缓缓流动。
“你打算走这条路?”他问。
“已经没人走了。”我回,“所以才是路。”
第二天清晨,李商人来了。他没骑骡车,步行穿过田埂,靴底沾着湿泥。我在试验田边的小棚里见他,桌上摆着那株刚激活的幼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