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市场规则,灵活应对

“就用这个。”李商人看完后点头,“不用换人,也不用补话。”

第一批三份样品随同视频和手抄册子送出,收货人分别是州府东区的一位老学究、一位寡居夫人和一位刚袭爵的年轻人。

三天过去,前两位毫无动静。那位年轻人倒是派人送来回执,说“甚新奇,暂留观赏”,但语气轻慢,显然未当回事。

直到第五日清晨,李商人匆匆赶来,脸色有些紧。

“那位老先生差点退货。”

我心头一沉。

“家人夜里看见屋里泛蓝,说是‘阴气聚形’,吓得要搬出去住。他儿子连夜写了退函,说此物‘形骇目,心难安’。”

“他人呢?”我问。

“压下了。”李商人道,“自己没拆包裹,只让人传话说想见你一面,请我引荐。”

我当即收拾东西,带上一盏普通油灯和那本记录幼苗每日状态的手绘图册。

老学究住在城东一条僻静巷内。院墙不高,爬着几枝早开的藤萝。他坐在堂前檐下,须发皆白,面前摆着未拆封的木箱。

我将油灯点燃,放在地上,又取出月华莲样本,启动培育皿的弱光模式。

灯光晃眼,有烟。莲光静亮,无影。

“您看,”我轻声道,“灯火灼目,久视伤神;而这光,是贴着叶脉慢慢透出来的,像露水凝成的。”

他又看了看图册。一页页翻过去,从种子入土到根系延展,每一帧都标注了时间与参数,笔迹工整。

“这是……你们每日画的?”

“是我亲自记的。”我说,“它活着的每一天,都有据可查。”

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可知我为何犹豫?”

我摇头。

“不是怕鬼神。”他说,“是怕被人说是迷信荒唐。一把年纪,竟信个发光的花,传出去叫人笑话。”

“所以您需要的,不是一个奇观。”我接道,“是一个说得出口的理由——为什么值得拥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