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市场趋势,引领风尚

“好。”我说,“顺便带上这几株仿品的照片。让大家看看,没有标准的‘光’,是什么样子。”

他出门后,我走进温控区,重新校准了第四株幼苗的光照角度。顾柏舟跟进来,帮我调整遮光帘的位置。

“你说,真有人会按你说的来做吗?”他一边拧螺丝一边问。

“会。”我看着屏幕上刚更新的数据曲线,“因为现在不是我们在追市场,是市场开始等我们定规矩。”

他停下动作,抬头看了眼七盏接连亮起的破土灯。蓝光映在他脸上,像是某种无声的回应。

“明天还得测一遍土壤pH值。”他说。

“要。”我合上终端,“每一株,都不能辜负这个名字。”

夜深了,我坐在议事棚里整理明日要用的资料。系统弹出提示:社交互动平台新增二十一条留言,其中八条来自外地农户,询问是否开放远程学习通道。

我点了“允许申请”,并在公告栏添加了一句补充说明:真正的风尚,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多数人愿意追随的方向。

顾柏舟送来一碗热粥,放在桌角。“别熬太晚。”他说,“明早还要去看示范田选址。”

我点点头,吹了吹粥面的热气。远处,温控区的灯光依旧亮着,像一片沉静的星群。

李商人临走前的话又浮现在耳边:“你现在不是在卖花,是在重新定义什么叫‘好花’。”

我放下碗,打开新文档,敲下第一行标题:《观澜准则实施细则(初稿)》。

窗外风轻拂过棚顶,布帘掀起一角,露出几颗明亮的星。

顾柏舟收拾完工具,站在门口问我:“要是有人坚持不用标准呢?”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证明,他们的路也能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