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田埂,我已在试验田边蹲了半刻。昨夜写完的章程还摊在桌上,墨迹干透了,边缘微微卷起。系统提示音在脑中响起:“检测到周边区域粮食缺口扩大,建议启动跨区供销任务。”我盯着秧苗根部湿润的土色,指尖轻掐一片叶尖,露水沾在皮肤上,凉得清晰。
这旱情比预想来得快。
我站起身,拍了拍裙角的泥灰,转身回屋取了登记册。翻开最新一页,南岭陈大山的名字已列在监督组名单里,后面跟着他押粮换种的记录。能量值涨了三点,不多,但够用。我调出系统热力图,西北两镇红得发烫——春旱导致本地收成不足,米价连日上浮,已有商贩悄悄往我们这边打探口风。
机会来了。
李商人来得比往常早,手里拎着一串账本,眉头拧着:“云娘子,昨儿你说的那个运输小组,我回去琢磨了一宿。人手还能凑,可车不够。一趟最多运三车,你要真往外推货,这点量压不住市。”
我点头,请他坐下:“不止三车。我打算推‘抗旱稻+营养菜’组合包,十亩地起供,先试两镇。”
他猛地抬头:“你真要扩?”
“不是我要扩,是他们缺粮。”我把热力图简化成几句话讲给他听,“西北两镇去年收成不到六成,官仓又没及时放粮,现在市面上米价已经高出市价两成。咱们若能在半月内把第一批货送进去,价格稳得住,利润也落得下。”
他沉默片刻,手指敲着桌面:“可农户那边……真肯跟着走?前阵子才刚定下规矩,眼下又要变?”
“不是变,是加。”我说,“自愿报名,额外分红五个点。包装按标准来,交到村口就行,调度和运输全由小组统管。他们只管种、只管交,别的不用操心。”
他松了口气:“那劳力呢?浇地、除草、收菜,哪样不要人?你总不能让一家老小全扔下自家田来给你跑腿。”
我想了想,打开系统界面,点开“智能灌溉器”图标。能量条还剩七成,够支撑五天。“先调一台出来,轮流给报名户浇水。省下的人力,专攻外供地块。”
他眼睛亮了些:“这东西真能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