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然在一刻钟后小了下来,最后几滴落在车篷上,声音稀疏。牛铃响起,第一辆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湿土,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
我爬上头车侧面的踏板,扶着栏杆站定。顾柏舟坐上车尾,顺手把一把短锄横放在腿边。李商人骑上驴子,跟在右侧。队伍开始移动,脚步与蹄声混在一起,在清晨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
山路难行,前半段全是泥泞。我们走得慢,但稳。中途有次牛差点打滑,顾柏舟立刻跳下去垫了石块,带着两个脚夫合力推车过去。没人喊累,也没人停下。
中午歇脚时,我在路边摊买了些热粥分给大家。一个年轻脚夫捧着碗,忽然问我:“云娘子,你说种出来的米能卖高价,可这儿的人都吃糙粮,真有人买得起细米?”
我接过空碗,递给他一块干饼。“去年北岭闹旱,百姓抢陈米抢到打架。”我说,“不是买不起,是没得选。我们的米蒸出来香飘半条街,只要尝过一口,下次就会来找。”
他低头咬了口饼,没再问。
午后阳光透出云层,道路渐渐干爽。车队行进速度加快,远处山势开始舒展,视野开阔起来。我靠在车边,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皮袋上的扣环。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
【检测到外部环境稳定,是否开启‘灵泉水稻’预播种提醒?】
我点开种植日程,设定三天后为开荒首日,自动推送养护节点。土壤改良剂、育苗温箱、灌溉程序全部预载完成。只要地一翻,种子就能下。
傍晚前我们抵达第一个落脚点。一处临道的村舍院落已被提前包下,灶台生火,水缸注满。脚夫们卸货安顿,动作利索。顾柏舟检查完农具存放情况,走过来递给我一碗热水。
“明天就能进荔城地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