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爬上屋檐,露水还挂在茅草尖上,我已把昨夜写好的《田间突发事件应对手册》摊在院中石桌上。纸页被风吹得微微颤动,像一群刚破土的嫩芽在试探风向。阿强第一个到,蹲下身仔细看那页“夜间巡田信号规则”,手指顺着箭头划过,仿佛能摸出声音来。
“这不是打仗吗?”老李头跟在后面进来,嗓门不高,却压住了晨鸟的啁啾,“咱们种地的,练这个干啥?”
我没抬头,只将哨器递给他,“您吹一声试试。”
他迟疑着含住哨口,用力一吹——短促、清亮,像雏鸟成长时的第一声啼叫。远处田埂上的柳树晃了晃,叶子抖落几滴露水。
“这不是防人,”我合上手册,“是防灾。虫害半夜爬进田里,比人还悄无声息;灌溉管破了没人知道,一夜就能旱死半亩苗。这些,都是敌情。”
阿强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我带人试一遍。”
六人分成两组,沿着标记好的路线慢跑。哨声在村道上传递,一声接一声,节奏分明。我在终点记下时间:三分钟,从西南角传到东北角。比预想快。
雅柔不知何时站在窗边,小脸贴着木框,正学着吹哨。她模仿得极像,只是气息不稳,断断续续。我朝她笑了笑,她立刻躲开,却又从帘缝里探出眼睛。
午后布防,我带着阿强去埋警戒桩。系统提示能量值只剩最后一点,只能兑换三根。我们蹲在东北角田埂上,挖坑时碰到一块硬石,桩子卡进去发出轻微咔哒声。我按了按,稳了,没再细看。
“真能记住靠近者的气味?”阿强问。
“不能。”我摇头,“但它会记录温度和震动频率,我编的——可他们不知道。”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这比真本事还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