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察罕帖木儿

在许州长葛之战中,察罕帖木儿识破了红巾军的埋伏,反将其引入自己设下的包围圈,一举歼灭敌军数万人。随后,他乘胜追击,接连收复了洛阳、汴梁等重镇。每攻占一座城池,察罕帖木儿都十分注重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他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同时整顿军纪,严禁士兵扰民。在他的治理下,被战火蹂躏的中原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

察罕帖木儿深知,要彻底平定叛乱,不仅要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更要在政治上瓦解敌人。他积极招降红巾军将领,对于愿意归降的人,给予优厚的待遇,并委以重任。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使得不少红巾军将领纷纷倒戈,大大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

决战山东显神威

至正十八年(1358年),察罕帖木儿将目光投向了山东。当时,山东地区是红巾军的重要根据地,田丰、王士诚等将领在此拥兵自重,势力庞大。察罕帖木儿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山东进发。

在进攻济南的过程中,察罕帖木儿遇到了红巾军的顽强抵抗。济南城高墙厚,红巾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多次打退元军的进攻。面对这种局面,察罕帖木儿没有强攻,而是采用了围困战术。他下令在济南城外修筑营垒,挖掘壕沟,切断了城内的粮草供应。同时,他还派遣骑兵四处袭扰红巾军的运粮队,使得济南城内的局势愈发危急。

经过数月的围困,济南城内粮草耗尽,军心大乱。察罕帖木儿抓住时机,发动总攻。元军架起云梯,奋勇登城,与红巾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最终,元军攻破济南城,红巾军守将战死,济南落入察罕帖木儿之手。

济南之战的胜利,极大地动摇了红巾军在山东的统治。此后,察罕帖木儿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东昌、济宁、益都等重镇。至正十九年(1359年),随着益都的陷落,山东全境被察罕帖木儿平定。至此,红巾军的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大元帝国的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小主,

功高震主埋隐患

随着察罕帖木儿的战功不断积累,他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朝廷对他加官进爵,先后授予他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等职,封荣禄大夫、柱国,爵忠襄王。然而,树大招风,察罕帖木儿的赫赫战功也引来了朝廷内部一些权臣的嫉妒和猜忌。

在大都的朝堂上,以孛罗帖木儿为首的一派势力,与察罕帖木儿矛盾日益加深。孛罗帖木儿也是元朝的一员大将,手握重兵,他嫉妒察罕帖木儿的功绩,处处与他作对。双方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多次发生冲突,甚至兵戎相见。这种内部的争斗,严重削弱了元朝的实力,也为察罕帖木儿的命运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