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158章遗留的蝗虫突然集体振翅。它们翅膀上的符号组成行新的文字:“黑风是未被驯服的暗物质,牧人在寻找能唱长调的地球人——你们的基因里有星群的共振频率。”
祖父的星图
当艾莎用蒙古语吟诵《江格尔》时,实验室的墙壁渗出淡蓝色的光。这些光在地面上凝成张星图,比159章可汗的航海图更复杂,上面用三种笔迹标注着路线:
- 蒙古文笔迹:从地球到仙女座,标着“苍狼的足迹”;
- 水文符号笔迹:从1998年长江口到南极冰盖,标着“焐冰者的体温”;
- 陌生符号笔迹:从暗物质风暴中心到某个未知星系,标着“最后的羊圈”。
“这是三个人的笔迹!”林夏突然想起什么,“蒙古文是铁木真,水文符号是我祖父,那陌生符号……”
“是暗物质牧人。”老陈颤抖着指向星图角落,那里有个极小的落款,是157章作者的签名,“他早就见过牧人了!157章说的‘意识共振’,根本不是和铁木真,是和牧人!”
光绘星图突然闪烁起来。1998年的长江口位置,浮现出林夏祖父的影像——他站在洪水边,手里举着块藻类样本,正在用蒙古语哼唱着什么。艾莎立刻辨认出,那是刚才引发星群回应的同一段长调。
基因里的草原
同步实验再次启动时,艾莎和林夏同时进入接驳舱。当她们的脑波与暗物质信号同步到73%,眼前出现了震撼的一幕:
无数个暗物质牧人在星群间游走,他们的外形会随观察者的意识变化——在艾莎眼中是穿蒙古袍的老者,在林夏眼中是穿水文站制服的祖父。而他们放牧的“羊群”,竟是由暗物质构成的微型宇宙,每个宇宙里都有片草原或海洋,像159章平行宇宙的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