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民国名角(29)

戏园子交给了阿明和阿棠打理,江逾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后台的老位置上,有时会拉琴,拉的都是顾承欢爱唱的调子;有时只是坐着,手里摩挲着那把旧扇面,扇面上“承欢”二字已经有些模糊,背面的情诗却在岁月里愈发清晰。

每年顾承欢的忌日,江逾朝都会带着京胡去墓地。

他会提前一天把琴擦得锃亮,换上干净的长衫,天不亮就出发。

山坡上的路不好走,尤其是冬天,积雪会没过脚踝,但他从未间断过。

到了墓地,他会先把墓碑上的灰尘擦干净,放上一束当季的花——春天是野蔷薇,夏天是向日葵,秋天是野菊,冬天还是顾承欢最爱的白梅。

然后他坐在墓碑旁,架起京胡,拉起《夜深沉》。

第一年忌日,雪下得和顾承欢走那天一样大。

江逾朝的手指冻得发僵,琴音有些颤抖,拉到高潮处,他再也忍不住,眼泪落在琴弦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琴声也跟着颤了颤,像在哭。

第二年忌日,春风和煦。江逾朝的琴音里多了些暖意,拉到当年顾承欢总爱改词的段落时,他嘴角会勾起一抹浅淡的笑,仿佛能看到那个在台上耍赖改词的人,正冲他挤眉弄眼。

第三年忌日,秋高气爽。阿明和阿棠带着孩子来祭拜,孩子们围着墓碑跑,清脆的笑声惊起了山坡上的飞鸟。

江逾朝的琴音里有了岁月的沉淀,温和而醇厚,像陈年老酒,余味悠长。

第四年忌日,又是一个雪夜。

江逾朝像往常一样坐在墓碑旁拉琴,《夜深沉》的琴音在寂静的山坡上回荡,穿过飘落的雪花,飘向远方。

雪落在他的发间、肩上,他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琴音里。

就在琴音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时,他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隐约的唱腔。

那唱腔沙哑却熟悉,正是《牡丹亭》里“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调子,和顾承欢最后一次在戏台上唱的那段一模一样。

江逾朝猛地抬头,四处张望。

山坡上空无一人,只有雪花在无声飘落,远处的村庄灯火稀疏,哪有什么人影?

可那唱腔却又那么清晰,仿佛就在耳边,带着顾承欢独有的尾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他愣了愣,随即笑了,眼角有温热的液体滑落,瞬间在冰冷的脸颊上凝成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