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么巧?

“那个,王二哥,能不能带我去看看,如果有发现,我也能做一些文字记录。”

王二还没开口呢,牛大先忍不住了。

“二郎,你去凑什么热闹啊。”

“牛大哥,我好歹还能做一些记录工作,能帮王二哥做点事。再说了,两个人一匹马也能赶上大家。”王二原本是犹豫的,听到这话,随即同意了。牛大见事情已经定了,叮嘱王二照顾着点李逸。

牛家湾的乡亲们,真的对李逸很好。

随后,王二带着李逸赶往镇子里,牛大带着大伙儿去驻地。

十字路口朝着码头相反的方向就是桥头乡富人区,通过孝贤牌坊,踏上石板路就算是正式进入此区域了。本乡的乡绅、大富人家都集中在这一片。

这年头家底殷实人家的背后往往有些关系,一些富庶人家通过捐官能取得官方身份,有了这层身份,大富人家在乡里不说高人一等,至少也是高高在上。此外,有官身在税赋以及徭役方面都是有优势的。

此种情况下,富人会越来越富,在前世,王朝中后期,富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并不少见。

实际上,捐官的风气在陈汉王朝初期就有了,最开始规定,民间子弟向国家捐献一定数量的粮食、马匹、金银等财物之后,就可以取得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资格。初期,国家官员缺乏,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子监里面选取,因此进入国子监读书就相当于有了做官的资格。

一般来说,通过捐纳的手段得到官身,买到的都是义官,义官有品级,但是无实职,无法就任。想要就任还是需要走传统的为官路径,进国子监也就是最便捷的路径之一了。

李逸昨天遇到的朱家,其家主身上就有一个散官冠带,朱家大公子通过捐纳手段到国子监念书,现如今正在外地为官,正八品县丞,也算是县里二把手了。

青石板路到底与土路不一样,更为平整不说,也没有那么多泥。道路两边的门店也尽显富庶之气,几层高的酒楼,双开间门面的典当行。桥头乡的乡塾也在这边,乡里富商出的钱,李逸以前也在这读书的,可是现在的李逸已经不是以前的李逸,对此他全无印象,从进入牌坊之后就四处打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郎,这边你应该熟悉呀,你以前不是在乡塾读书?”

“上次生了一场大病之后,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原来是这样。”

见王二没有怀疑,李逸松了口气,虽然解释起来最终要耗费些时间,但是三两句话就信了,省得他浪费口水了。

发生命案的地方在平安巷,前方一家赌坊左转就进入了平安巷了。此时乡里已经将命案现场保护了起来,一名老者正在现场指挥民壮维持秩序。

老者姓赵,从正五品的府同知任上致仕,其所在的赵家亦是桥头乡富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