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双手颤抖着接过手书,声音带着哭腔:“大人放心,下臣一定将话带到,求大人宽限时日,容我家主公商议。”
回到大理城,李申直奔总管府,将和谈经过如实告知段功。段功听完,瘫坐在椅子上,神情落寞。
“主公,形势危急,还望早做决断。”李申焦急劝道。
段功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与挣扎:“李公,祖宗基业,我怎舍得轻易放弃?可若不投降,朱文正雷霆震怒,火炮之下,如何独善其身?”
他遍布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此后几日,大理城内人心惶惶。除少数主战派将领主张拼死一战,其余世家官宦大多、百姓却害怕战火蔓延,私下里都盼着段功能顺应大势,段功每日在府中唉声叹气,难以抉择。
明军兵马调动更加频繁,已在城外架设好火炮,为了身家性命,段功召集众人,宣布接受明军条件,献城投降。
一石激起千层浪,段功要投降的消息不胫而走。段氏家族中的少壮派,尤其是段功的长孙段明,对段功的投降策略极为不满。
当夜,段明与其叔父段世暗中调集府中私兵,决意发动政变,帮助段功纠正这一错误决策。
很快,他们便控制了总管府的大门和各处关键路口,将整个府邸围得水泄不通。随后,段明和段世带领着一群心腹,径直冲向段功的书房。
段功正在秉烛沉思,桌上摊开的是与明军投降的文书,可怜年逾六十的老家伙,亲自上手,言辞恳切,在降书中对朱元璋一通跪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忠臣孝子”。
听到急促的脚步声,他刚抬起头,书房的门便被“砰”地一声撞开,一阵风裹挟着夜色灌了进来,吹得烛火剧烈摇晃。
“你们这是要做什么?”段功厉声喝道,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
段明单膝跪地,但语气却毫无敬意:“祖父,您的投降决定,我们不能接受。大理段氏头可断,血可流,决不能屈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