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去朝来,寒来暑往。
朱元璋身着明黄常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上的镇纸,目光如炬地扫过阶下众臣。
户部尚书李俨手中的奏折在殿内烛光下泛着明黄的光泽,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又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启禀陛下,这是最新的赋税奏折。自英王殿下在大明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均田制等新政以来,不过一年零三个月,我大明田赋收入竟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新增垦田达二百三十万顷!”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礼部尚书牛谅忍不住向前半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二百三十万顷?这、这如何做到的?”
朱元璋的目光骤然一凝,落在李俨身上:“详细说说。”
李俨深吸一口气,展开奏折:“陛下,北方河套平原,三万移民在黄河故道旁屯田,如今那里水渠如织,新麦垂穗。”
“负责督垦的官员在奏报中写道:‘昔日白骨盈野处,现闻鸡鸣犬吠声。’辽东半岛,自设立辽东边垦司后,十万移民携带官府配发的铁犁与稻种,在鸭绿江畔开垦出六十万亩水田,稻米产量首次超过江南部分州府。”
殿外,北风呼啸,殿内却寂静如夜。众臣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撼。他们记得洪武初年,北方边疆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如今不过数年,竟有如此变化。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思绪纷飞。那时,朱文正跪在他面前,神情坚定:“四叔,如今我大明虽立,但民生凋敝,边疆不稳。若想长治久安,必须在赋税、土地、移民等方面痛下改革。”
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按田亩征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均田制,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口分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移民拓边,将中原无地百姓迁往边疆,给予土地、农具、种子,既解决了内地人多地少的问题,又充实了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