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得好似能拧出水来。朱元璋坐在那至高无上的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可怕,手中紧紧捏着那封染血的信笺。
“若能得大明救援,高丽愿意割让三州为酬”这几个朱砂大字,显得格外刺目,仿佛是滴在桑皮纸上的斑斑鲜血。
“陛下,这是臣北伐时李成桂的投诚书。”徐达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却又带着几分急切,他缓缓从袖中取出那泛黄的绢帛 ,“永结为好,山河为证”四字在这摇曳的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徐达继续说道:“彼时,高丽王受北元胁迫,竟命李成桂率三万大军夹击我军。那李成桂登高望阵,只见我军军容严整,气势如虹,气吞万里如虎。”
“他再念及高丽国内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心中便有了决断。当夜,他便毅然派遣心腹,渡江而来,送上这投诚之书。”
徐达微微顿了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感慨,“李成桂在书中言明,北元气数已尽,他不愿与我大明王师为敌,愿回国拼死谏言高丽王,罢黜那些亲元派臣子,断绝与北元的往来,与我大明重交旧好。臣感其诚意,便与他歃血为盟,如此,我北伐大军才不至于腹背受敌啊。”
“陛下,如李成桂奏疏所言,他归国后兵谏高丽王,几乎重掌朝堂。可那李仁任贼心不死,竟请来倭国插手此事。如今,李成桂又被打回鸭绿江畔的宁州,高丽与倭国的五万大军正架着云梯疯狂攻城!”
徐达越说越激动,最后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道:
“陛下,如今战火已然烧到我大明边境,这分明是对我大明的公然蔑视!恳请陛下发兵救援,一来可护我朝盟友于危难,二来更能彰显我大明的无上威严!”
这时,文官之首李善长轻咳一声,不紧不慢地跪倒在地,手中的象牙笏板在冰冷的砖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陛下,诚如徐将军所言,当年若不是李成桂深明大义,信守盟约,我军北伐之路必定更加艰难,功成之日恐怕还要推迟一年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