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问荀夫子(九九同心)

老人家向西望了望,那是秦国的方向,随后缓缓开口说到:

“此事也是好多年没有提起过了!

老夫年少时便学习了春秋等儒家经典,在百家争鸣的汹涌思潮中,老夫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孔夫子作为行路的灯火。

但老夫并不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也从不偏信儒学先辈的观点学说,甚至与孟夫子的性善之说针锋相对而提出了性恶论。

那时的秦国,已然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但儒者不入秦的法则依然被默认,不过老夫并不在意!

老夫是数百年来,第一位进入秦国的儒者,还记得那时,秦国的国君和丞相亲自接见了老夫。

出了函谷关之后,秦国国内的安定、有序,让老夫不禁大开眼界,同时叹服秦国能够在诸国中胜出,不是幸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那时老夫向秦王提议,要重视道德教化的力量,不要一味信奉武力。

但是踌躇满志的秦王嬴稷和丞相范雎根本没有将儒家放在眼里,秦王更是直言儒者无益于治国!

酝酿已久的美好设计以及支撑着老夫来到秦国的信念和勇气,在那一刻,忽然间消失了,那时老夫便明白了秦国就像他秉持的法一样冰冷无情。

时至今日,老夫已然可以断言,秦国定然可以东出,如鲸吞大风,即便是兼并六国也不无可能,但过刚易折,以严刑峻法框束天下的秦国,定然是无法长久的。

侯爷学究天人,不知认为儒法可以并存吗?”

白亦非听着荀夫子对秦国的见解,深深的点了点头,继而说到:

“儒法能否并存,在下此刻无法给荀夫子答桉,但是或许未来的越地能够给荀夫子答桉!”

荀夫子听闻,微微点头,却并未说话,白亦非见状,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荀夫子,在下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万望荀夫子解答!

国当何以立?”

此言一出,荀夫子目露神光,看向白亦非的眼神迥然不同,心下想到,看来这位白侯爷,早有此心,只是不知道其会从何处入手,不过还是缓缓说到:

“自三代以来,立国无不以重器镇之,国无重器,其必亡矣!

周有九鼎镇国,才可绵延至今,即便诸侯争霸,也能保得王畿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