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时候,任何能提高生存几率的尝试都值得考虑。
“车间在那边,材料你自己去备件库找清单上的领。注意安全,别再弄出什么故障。”他挥了挥手,算是批准了。
得到许可,陈默立刻投入工作。
在灯光昏暗、充斥着金属切割和焊接气味的小型加工车间里,他展现出了与生物学家身份截然不同的惊人动手能力。
切割、打磨、焊接、布线,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高效,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超频的大脑让他能够同时规划下一步工序,并实时根据材料特性微调设计。
几个小时后,一个外形略显粗糙、布满焊接痕迹,但内部结构异常精密的手持式探测器出现在工作台上。
它比标准的侦察传感器略大,主体呈枪型,方便握持和指向,后端拖着一根连接线,用于接入外骨骼能源。
陈默拿起探测器,接通能源,进行了初步测试。
探测器发出稳定的低鸣,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周围环境的能量读数。
他将探测器指向记忆中环形山脉的方向,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指示条立刻猛地飙升,一个明确的矢量箭头稳定地指向东北方,误差极小。
效果比他预期的还要好。
他深吸一口气,关闭探测器,转身离开了车间。
他直接前往舰桥,找到了正在研究星图残片的格里森船长。
“船长,”陈默将测试结果和新探测器的照片展示在终端上,“我制造了一个高精度能量信号探测器。结果确认,异常信号源稳定地指向东北方向的环形山脉。我建议,尽快组织第二次侦查行动,目标明确,就是那座山脉。我们需要知道那里到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