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的心中,顷刻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理智与情感,君王的猜忌与一个男人对真相的原始渴望,在他内心深处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搏杀。
他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架天平。
天平的一端,是他稳固的江山,是蔡京、高俅这些陪伴他数十年,为他构建起一个歌舞升平“盛世”的股肱之臣。是那张他亲手签押,本以为能换来十年安稳的“金匮盟书”。是朝堂的脸面,是他作为天子的威严。
相信周邦彦,就等于承认自己被蒙蔽,承认自己愚蠢,承认这满朝文武皆是奸佞或庸才。
若最终证明这是一场骗局,他赵佶,将成为大宋开国以来,最愚蠢、最可笑的皇帝,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天平的另一端,却只有两样东西。
一样,是周邦彦那双燃烧着赤诚与复仇火焰的眼睛。
另一样,是李师师那滴无声滴落的、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分量的冷汗。
可若不信他们,若周邦彦所言为真……
金辽密约,分尸大宋……
那个后果,他不敢想,也绝对承担不起。
那不仅仅是割地赔款,那是亡国!是社稷倾覆!是他赵氏列祖列宗的陵寝被人践踏!
他的目光,在那枚静静躺在龙案上的、刻着“崇宁五年”字样的银镯上停留了一瞬。
那冰冷的银光,在烛火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无声地嘲讽着他的犹豫与怯懦。
崇宁五年。
元符兵变后的第五年。
那场他亲手掀起的风暴,那场被他刻意遗忘的血腥往事,如今,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噬到了他自己身上。
他想起了李师师呈上这银镯时,那平静无波的眼神。
他想起了周邦彦在不良井的泥泞中,向他描绘的“护民”二字。
他想起了那些在汴河中无声漂浮的、身上带着牙牌勒痕的浮尸。
原来,所有的线索,早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只是他,一直不愿去看,不愿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