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不是没努力,给祖宗上香的时候也是好话说尽了。
可晚上的时候被亲爷爷入梦骂了个狗血淋头:“想什么美事儿呢。
想当初陆判想帮兄弟忙,也是找了颗别人的慧心给换上。
人家多大的领导,要是有个小药丸子能吃了就变聪明,他还整那么麻烦嘛?”
杨福平被说服了,可还是连连恳求,不想着弟弟变的多聪明,能长大点儿就行了。
看着爷爷若有所思没拒绝的样儿,估计这点儿请求可能有门儿!
不过最后爷爷也提前说了个不算好消息的事儿:“如今换了新天,定了名分。阴阳间隔日深,以后除了过年跟七月十五,我估计也难得上来。
没事儿就给我烧信儿吧,我攒半年一块儿回。
哦对了,这棺材也受影响,少了杀人于无形的神异之处,最多,也就能让人睡一觉!”
这些变化,杨福平心里还在消化。
初四一天,就在大伙儿的空等待中度过了。
除了早上那个坏家伙,一个买卖也没做成。
隔壁还有少少的人进出,可粮店这里,二平主动提出:“站长,不行我买点儿吧,这开门第一天,卖不出去一颗粮食,兆头不怎么好!”
杨福平不以为意:“别操那份心,咱是独一份儿的买卖,什么吉利不吉利的,饿了肚子还得找过来!”
说完就招呼伙计们打烊。
冬日漫漫,天黑的早,没事儿谁也不愿意在外面儿待着。
杨福平哥俩儿围巾遮脸,一路小跑,到家饭菜刚上桌。
不出意外的还是剩菜。
这会儿可没什么吃腻了的说法。
各个吃的喷香!
杨远信刚放下筷子跟儿子说了个好消息:“那个成分的事儿,我跟你娘,分头去打探了下,咱们家这种情况,不在村里论!”
杨福平一仰脖把剩下半碗玉米面儿糊糊往嘴里一倒。
疑惑的等杨远信解释。
李水仙问儿子:“你还记不记得,去年大军刚进城的时候,有人来家登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