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两个光棍

要是连个二荤铺子的厨子都比不上,还不如留在县城呢!

杨清河说的挺提气,杨远宏犹豫下:“爹,年后给人带回去,还叫年货吗?”

杨清河强硬道:“不出正月都是年,怎么不算呢!

行啦,别多想了,大过年的,啥事儿都先放放!”

这话说的有道理,连要账的都是大年三十不上门。

杨清河放下了即将失去的八十亩地。

可卫东家没忘了过年前再涨一波价儿。

老钱每年冬天手上都会生冻疮,据说是年轻的时候没留意,一年生,年年犯。

这两天儿风雪交加正是难受的时候,于是他口述,指挥着杨福平去改价儿!

小孙跟二平抄着手看。

倒也没有像第一次一样苦大仇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卫东家要涨价,都是拦不住的事儿,俩人只好老实看着,顺便看看有什么便宜可以占。

事实证明,牛马永远干不过资本家。

统一涨价,米面攀上了六千。

小孙第一反应:“二平,估计咱们这个月工钱又该涨了!”

二平不相信:“年前够呛能涨!”

小孙向老钱求证:“钱叔,粮价这么一点点的涨,跟软刀子拉肉一样。咱们那点儿工钱别再变成纸吧?”

老钱不知道心里盘算什么,过口不过心的回了句:“看这种样子,那可不一定!再说了纸不纸的也不是你操心的事儿,这一天天的凑合过吧。”

小孙眉心都皱出来川字纹了,自己一个人挣嚼用,家里还有还有老老小小四口人呢。

之前还能接点儿洗衣服的零活儿,现如今百业凋敝,街上的黄包车比等车的人都多。

人家再可怜你,也不能饿死自己,所以洗衣服的活儿也不好找了。

中午的窝头,小孙已经习惯了剩下来一个带回去。

回家抓上一把夏天屯好的干菜,虚虚的撒上一小把玉米面,掺上掰碎了窝头,一大家人混个水饱好睡觉!

过完年小孙都二十三了,现在媳妇还不知道在哪儿飞着呢。

为着这事儿,奶奶没少晚上叹气。

可又不敢催。

自家这个条件,有人愿意嫁进来都谢天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