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平挺奇怪的看着小孙:“两间房,这不就是给你们家准备的嘛。
你也老大不小,都二十四五啦!
买了房之后,找媳妇都能找个黄花大闺女。
总算不用从寡妇堆里挑了。
怎么问这种傻问题?”
小孙苦笑:“哥,我还有俩妹子呐!大妞都十六了,说人家也就这两年的事儿。
总得陪送点儿东西才能找个好点儿的人家。
二妞我想送给街口的裁缝店学点儿手艺,也得一笔抛费。
那房人家开价四十块儿现大洋一间,要是用新币,那就得七千块钱,两间就是一万四千块钱。(此时银行兑换银元的比例为1:160,黑市已经涨到了1:200左右。)
我手里这点儿钱,买完房,剩的那点儿可不够办事儿了。
这不耽误事儿嘛······”
杨福平不认可,摇头道:“你就是个哥,还真拿自己当爹使了。
你回去问问你俩妹子,是着急嫁人,还是想自家买个房?
再说了,娘家有房,跟娘家一家子寄人篱下,你看看相看的人家一样不一样?
那就不是陪嫁能解决的事儿!”
小孙搓脸,可不是把自个儿当成爹了吗。
说不客气点儿,要不是下面儿有两个小妹子,真找个带孩子的寡妇,倒也不是养不起。
福平拍他的肩膀:“要问我,那就是买,抓紧时间买。
要知道你手里的钱是有数的,可大洋的价是一直往上涨呢!
每个月按粮食收的租金,那不是钱吗?”
小孙有些傻眼:“怎么大洋还涨?这不都解放了吗?都不让在市面儿上使那玩意了!”
福平意味深长:“群众里面坏人多啊!”
小孙似懂非懂。
福安提着水壶进来了:“哥,水烧好了,我先倒出来两碗放屋里冷着吧!”
杨福平说的口干舌燥,钻屋里喝水去了。
小孙没顾上继续追问,又来了一波人买粮食。
等忙活完了,又到了该放工的时间。
小孙摸摸身上的钱,克制的买了五十斤玉米面儿跟五十斤高粱面儿。
福平把秤打的高高的,最后又多挖了两碗,少说也有个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