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战术推演室的主屏还亮着。陆轩没动,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指令后,屏幕跳出权限确认框,他输入密码,文件自动归档。
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宇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是刚同步的会议日程。他看了眼陆轩面前摊开的资料堆,低声问:“马亮的情报,确认了?”
“刚传过来。”陆轩抬头,“三步绞杀,标准流程。舆论起火,监管压人,替补接盘。不是临时起意,是早就铺好的路。”
赵宇把平板放在桌上,走到大屏前。画面切换成《泰恒联能力图谱》初版,红蓝线条交错,标注着政商节点、项目流向和风险等级。他盯着其中一条支线看了几秒:“他们去年在河内干过一模一样的事。德国公司退出第三天,泰恒联就宣布‘临危接手’,新闻稿都写好了。”
“这次也一样。”陆轩站起身,“但他们忘了,我们不是来投标的,是来扎根的。”
孙明随后赶到,公文包放在角落,直接走向财务分析终端。他调出过去六个月东南亚同类项目的资金流模型,对比了樊星阁当前投入比例。“如果我们按原计划推进,三个月内现金流还能撑住。但一旦被拖进审查周期,备用金只能维持六周。”
林娜紧跟着进来,手里抱着一叠打印件。“我已经让法务重新核对所有涉外条款。数据主权部分加了双层加密备案机制,本地化运营细则也做了三级响应预案。”
陆轩点头,打开会议系统。马亮的脸出现在副屏上,背景依旧是那间境外情报站,灯光冷白,桌面上堆着未整理的纸质档案。
“说吧。”陆轩说,“从头开始。”
马亮翻开手边的文件夹:“泰恒联近三年打压外资的案例共七起,分布在越南、缅甸、老挝。共同点——全部发生在新企业完成首期部署后的第四到第六周。”
“时间点很准。”赵宇接话,“正好卡在系统上线、还没通过终验的时候。”
“因为他们不靠技术赢。”陆轩接过话,“他们靠规则外的东西定局。”
孙明指着财务图谱中的一环:“他们的资本结构很稳,但回报率极低。三个智慧城市项目,平均回本周期九年。正常企业不会这么干。”
“说明他们不在乎赚钱。”林娜说,“他们在乎控制权。”
“对。”陆轩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三行字:
**第一,他们不怕快,怕稳。**
**第二,他们不怕强,怕扎根。**
**第三,他们不怕进,怕留不下。**
他放下笔:“他们习惯对手冲得太猛,留下破绽。所以我们不能急,也不能退。”
赵宇皱眉:“可客户已经在等系统交付了。”
“那就让他们等。”陆轩声音平稳,“现在不是比谁先上线,是比谁能活到最后。暂停新版模块发布,技术组集中做一次全链路复核。权限管理、数据接口、灾备方案,每一项都要经得起突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