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暗流之源:双重复仇与黄金骗局一

民国二十六年,春夜深沉如墨,不见星月。

上海滩的万家灯火,也无法照亮百乐门大剧院后台那间发现赵千手“尸体”的道具准备间内弥漫的死亡阴影。

临时架设的强光灯(由剧院应急照明线路供电,发出嘶嘶的低响),

将这片狭小空间照得亮如白昼,每一粒飞舞的尘埃、

每一处斑驳的墙皮、甚至水泥地上细微的裂纹都无所遁形,

但这过度的光明非但没有带来温暖,反而更添几分冰冷、诡异与非现实感。

空气中那股甜苦的杏仁味,已被随后喷洒的消毒水和林一使用的化学试剂气味部分冲淡,

但死亡的气息,那种生命骤然熄灭后留下的空洞与寒意,

却如同已经浸透了每一寸粗糙的木地板、斑驳的石灰墙壁以及堆放着的那些奇形怪状、

沉默无声的道具之中,挥之不去,萦绕在每个人的鼻尖心头。

赵千手的“自杀”,像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

瞬间浇熄了侦查团队刚刚因指纹匹配而燃起的、以为即将破案的乐观希望。

然而,韩笑和林一,这两位在罪案迷雾中身经百战的猎手,

非但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看似完美的“谢幕”所迷惑或击倒,

反而从这过于刻意、过于工整的“畏罪自杀”场景中,

敏锐地嗅到了更浓烈的、来自真正幕后黑手的焦灼、残忍与急于掩盖真相的气息。

案件的性质,在韩笑斩钉截铁说出“灭口”二字的瞬间,

发生了根本性的、陡峭的升级——从追查一名直接行凶的凶手,

转变为揭露一个精心策划、环环相扣、并且包含冷酷灭口环节的庞大阴谋。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因私愤而动的个体,

而是一个或一群思维缜密、手段老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影中的操纵者。

现场被立即实施最严格的封锁,闲杂人等一律清退,只留下核心勘查人员。

林一迅速屏蔽了所有外界干扰,仿佛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将全部注意力如探照光柱般聚焦在赵千手逐渐僵硬的“尸体”和那间充满违和感的准备间里。

他深知,凶手急于灭口并伪造现场,行动必然仓促,

而仓促,就必然会在细节上留下比之前精心策划的主案更多的、无法完美掩饰的破绽。

这些破绽,就是刺穿谎言的光之利刃。

他首先对那封作为“自杀”关键证据的“遗书”进行了近乎苛刻的细致检查。

纸张被小心翼翼地放在铺着白色绒布的托盘里,在强光下从各个角度观察。

? 笔迹深度剖析: 乍看之下,字迹潦草扭曲,笔画颤抖,

极力模仿着一个人在极度痛苦、悔恨或慌乱中书写应有的状态,几乎可以假乱真。

但林一搬来了巡捕房档案室专用的高倍放大镜和比对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