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铁羽解剖与光路革命

“螺旋结构虽能延长光路、减少直射逸散,但其内壁的能量约束场存在固有缺陷,无法完全抑制光子流因速度差异和相互碰撞产生的湍流…这是能量损耗的大头!” 陈默的指尖在虚空中划过,量子解析系统根据他的意念,在视界中模拟出光子流在管道内混乱碰撞、散射逸散的动态模型。

“改变导流结构!”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中成型,“放弃低效的螺旋约束!构建…树突状分形光路!”

嗡!

量子解析视界中,那复杂的螺旋管道网络瞬间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如同神经树突或植物根系般不断分叉、蔓延的分形网络!这种结构拥有近乎无限的表面积,能将光子流的冲击力层层分散、缓冲。

“核心原理:利用分形结构的自相似性和巨大表面积,最大化光子与约束场接触的机会!在每个分叉节点,设置微型‘光子减速环’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场’!”

随着陈默意念的集中,模拟的分形光路细节被飞速完善:

* **光子减速环:** 在每个分叉节点前,构建一个由强磁场构成的微型“漩涡环”。高速涌入的光子流会被强制减速、梳理,如同奔涌的河水进入缓冲池,变得平顺有序,极大减少湍流产生。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场:** 在分形光路的所有内壁表面,覆盖一层由特定频率电磁波激发的等离子体薄膜。光子流接触这层薄膜时,会激发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这种效应如同给光子披上了一层无形的“磁悬浮轨道”,让光子紧贴着内壁表面“滑行”,几乎完全避免了与内壁的直接碰撞和能量损耗,同时将散射角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湍流系数模拟值:0.05…光子散射率预测:≤0.8%…导流效率理论提升:至98.5%!” 量子解析给出了令人振奋的模拟结果!

解决了导流问题,陈默的目光转向残破的量子谐振转化腔和堵塞的生命能输出管道。

“转化腔损毁严重,短时间无法修复…但,是否可以…绕过转化腔?” 一个更激进的想法浮现。“羽民需要将光能转化为‘光化生命能’驱动身体和光翼,但我…不需要!”

陈默感受着体内奔涌的伏羲本源(42%)和晶核碎片的硅基秩序之力(25%)。伏羲本源包容万物,对纯净光能同样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容纳性!晶核碎片的硅基特性,则能完美模拟羽民光翼中那些硅基结构的物理属性!

“以伏羲本源为容器,承载纯净光能!以晶核秩序之力为桥梁,模拟羽民光翼的硅基驱动结构!直接驱动!” 陈默眼中精光爆射,“量子解析!模拟重构方案:移除所有量子谐振转化腔及生命能输出管道!将优化后的分形光路输出端,直接连接至羽根能量接收核心!构建‘伏羲-晶核’双核心驱动模组!”

嗡!嗡!嗡!

量子解析系统疯狂运算,在视界中飞速构建着全新的光路模型。残破的转化腔和堵塞的管道被移除,优化后的分形光路如同新生的神经网络,其末端直接与羽根处一个黯淡的、由复杂硅基晶格构成的能量核心相连。而在核心内部,一个由淡金色伏羲本源能量构成的“容器”和一个由暗红色晶核秩序之力构成的“驱动器”虚影被模拟出来,取代了原本的转化和生命能输出系统。

“光能→分形光路导流(效率98.5%)→纯净光能注入伏羲本源容器→晶核驱动器模拟硅基结构输出物理动能…理论光能利用率:92%!” 最终模拟数据定格!

92%!这效率足以让任何羽民疯狂!

“理论可行…需要实物验证!” 陈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量子解析系统投射出的微光力场,如同最精密的纳米机械臂,开始对悬浮在液态光子液中的残羽进行改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步:剥离与清理。**

微光力场精准地切入硅基鳞片层与内部结构的连接处,如同庖丁解牛,将外层防御鳞片小心翼翼地剥离下来,露出内部受损的光路结构。力场化作无形的细针,深入螺旋光路内部,将淤积的杂质、断裂的晶格碎片、以及残存的生物组织一一剔除、清理。整个过程需要绝对的耐心和精度,稍有不慎就会彻底毁掉这支珍贵的样本。陈默的精神高度集中,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又被肌膜的高温瞬间蒸发。

**第二步:重构分形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