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电话打出去,一道道指令发出去。金钱,在这个时候,化作了最直接的购买力;商业网络,变成了最高效的物资调配系统。与西北基地那种依靠个人工资捐款、层层发动的模式不同,这里展现的是资本和市场的巨大能量。
“向荣地产”位于市郊的一个大型仓库,平时堆放建筑材料和设备,此刻却灯火通明,变成了一个繁忙的救灾物资中转基地。
林向洋亲自坐镇指挥。他脱掉了西装外套,卷起衬衫袖子,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不断擦拭着汗水。仓库里,电话声、对讲机的呼叫声、叉车的轰鸣声、员工们清点物资的报数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交响曲。
公司员工们被临时全部召集过来,没有人抱怨加班。大家看着老板亲自上阵,看着一车车贴着“支援灾区”标语的物资不断运进来,再被迅速分拣、打包、装车,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商业竞争的、更为崇高的使命感。
“林总,冲锋舟到了,正在卸货!”
“药品清点完毕,可以装车!”
“食品和饮用水这边还差半车就满了!”
林向洋穿梭在堆积如山的物资之间,检查着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协调着车辆的调度。他的眼神锐利,思路清晰,仿佛又回到了在工地指挥若定的状态,但这次的目标,不是利润,是生命。
深夜,陈静提着夜宵来到仓库。看着丈夫忙碌得胡子拉碴、双眼通红却精神亢奋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向洋,你先吃点东西吧。这边有王会长和大家盯着呢。”陈静递过一碗还冒着热气的汤粉。
林向洋接过碗,随便扒拉了两口,目光却依旧扫视着忙碌的仓库。他放下碗,对陈静感慨道:“静静,你看这些物资,这些钱……平时觉得是身外之物,是生意场上的筹码。可到了这种时候,才觉得它们真正有了分量,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