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稚子童言,点醒迷局

登基大典后的靖王府,并未因新帝的“容后再决”而获得喘息之机,反而像一张逐渐拉满的弓,气氛凝滞得令人窒息。

萧景珩被变相软禁在了病榻与书房之间。新帝虽未明发旨意,但每日如雪片般飞入王府的政务咨文、各部请示,却以一种不容拒绝的姿态,堆满了他的书案。美其名曰“请皇叔指点”,实则是将千斤重担,一丝一缕地压向他尚未愈合的伤躯。

苏明月沉默地陪在一旁,替他筛选文书,将最紧急、最重要的挑出,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再由他勉强看过,口述批复意见,由她或侍立的文书官记录。她看着他每阅完一份奏报,眉心的刻痕便深一分,脸色也更白一分,端着参茶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王爷,兵部呈报,北疆换防细则,需您核定。”

“王爷,户部关于新一年度漕运预算,请王爷过目。”

“王爷,御史台弹劾陇西节度使侵占军田一案,证据链在此,请王爷示下如何处置……”

一道道声音,如同无形的锁链,将他牢牢捆缚在这方寸之地。他像一头被困在牢笼中的受伤雄狮,焦躁,疲惫,却挣脱不得。偶尔,他会剧烈地咳嗽,每一次都让苏明月的心随之揪紧,仿佛能听到他生命本源在缓慢燃烧、流逝的声音。

这日午后,萧景珩刚费力地批复完一份关于边境互市争议的长篇奏折,额上已是一片虚汗,胸口闷痛难当。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试图平复急促的呼吸,脑海中却充斥着方才奏折里那些冠冕堂皇的辞藻、互相推诿的责任、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刀光剑影。

他觉得无比厌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和奶声奶气的嘟囔。

“娘亲……爹爹……”

是慕辰。他被青黛牵着,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小家伙快满周岁,已能蹒跚走几步,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书房里的一切。

苏明月连忙起身,迎过去将儿子抱进怀里,柔声道:“辰儿怎么来了?爹爹在忙。”

萧景珩也睁开眼,看向儿子。看到那软糯纯真的小脸,他眼底的疲惫似乎被驱散了些许,勉强扯出一丝笑意,伸出手:“来,辰儿,到爹爹这里来。”

苏明月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慕辰抱了过去,小心地放在萧景珩的膝头,叮嘱道:“辰儿乖,不要闹爹爹。”

慕辰似乎听懂了,乖乖地坐在父亲腿上,仰着小脸,好奇地看着萧景珩面前堆满奏折文书、显得杂乱而沉重的书案。他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指,指向那些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张,咿咿呀呀:“爹爹……纸……好多……”

萧景珩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低哑:“嗯,爹爹要看这些东西。”

慕辰歪着头,看了一会儿,似乎对那些墨字不感兴趣。他的目光被书案一角,一方用来镇纸的、雕刻着螭虎纽的羊脂玉印吸引了。那玉印质地温润,雕工古朴,是萧景珩亲王身份的信物之一,平日里并不常用,此刻只因书案杂乱,才被挪到了边缘。

小家伙眼睛一亮,挣扎着要从萧景珩腿上下来,小手努力地伸向那方玉印:“……亮……要……”

苏明月见状,怕他摔着,也怕他碰坏了重要东西,连忙上前想将他抱开:“辰儿乖,那个不能玩。”

萧景珩却摆了摆手,示意无妨。他此刻身心俱疲,儿子天真烂漫的举动,反而让他感到一丝难得的放松。他伸手将那方沉甸甸的亲王玉印拿过来,递到慕辰的小手里,温声道:“小心些,有点重。”

慕辰两只小手才勉强抱住那方玉印,小脸因用力而微微泛红。他低头,用白嫩的脸颊蹭了蹭冰凉光滑的玉印,又好奇地用手指抠着上面螭虎的纹路,玩得不亦乐乎。

玩了一会儿,他似乎觉得这“亮晶晶的石头”除了好看,也没什么特别。他抬起头,再次看向书案上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又看看父亲苍白疲惫的脸,小眉头困惑地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