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这首歌,戏曲协会要了

徐刚等人只是想着要把戏曲变得流行一些,能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够喜欢这种传统文化。

却是从没细想过要怎么去把戏曲和流行结合。

如今,听到李凡提到的三种方式,他们才恍若拨云见日。

原本模糊不清的道路,一瞬间就清晰了起来。

“我觉得第二种就非常符合我们的诉求,就是,这种方式,唱歌和唱戏不就一样了嘛,听众会喜欢吗?”

戏曲融入流行,用戏曲唱腔唱流行歌曲。

他们以前是没想过这点,如今被李凡点醒,立马就有人小声尝试了起来。

这群急于给戏曲注入新活力的人员,也都是年轻的小伙姑娘。

所以,除了学习戏曲基本功之外,他们平常时也会听流行音乐。

这会儿都拿着自己熟悉的曲目在尝试。

只是戏腔唱法太独特了,换了这种唱腔的流行歌曲,当即就失去了原本的韵律意境。

总结起来就是,不好听。

甚至比原本的戏曲曲目还不好听。

大家不由得略显迷茫地看着李凡。

他提的这些方式,真能解决他们当下的困境吗?

“现有的流行歌曲,掺杂了太多的外来元素,自然无法承载得起,我们的传统唱腔。”

李凡依旧平淡。

“三种方式,其实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流行内核,点缀戏曲元素,说白了,其实它依旧是流行歌曲,只不过是在编曲或者歌词中带点戏曲相关而已。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大众接受程度高,能在听歌的过程中,被动获取部分戏曲文化信息。

缺点也很明显,大家能获取的戏曲相关非常有限。”

“第二种,戏腔唱流行,优点是,你们拿到歌曲就能演唱,不必在专门调整唱腔,演唱者与歌曲的契合度会更高。

缺点则是,这种歌曲需要专门制作,并非随便哪首流行歌曲,都能适用这样的唱法。

而且,因为戏腔唱法独特,除非歌曲特别抓耳,不然受众面依然不会很大。

当然,这种方式更考验的是词曲创作人的能力。”

“第三种,则是对前面两种方式的结合。优缺点也同样如此,而且对演唱者,对词曲创作人都具备相当程度的考验。”

李凡将三种方式的优缺点详细地给大家分析了一遍,随即才说出自己的建议。

“我觉得,第二、第三种方式,对你们来说都很不错,至于第一种,则可以交给其他的流行歌手来做。”

唱流行的不一定能唱得了戏腔,但唱戏的,要来唱流行,就比较简单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不是说说而已。

戏曲演员对嗓子的要求,可比流行歌手严苛多了。

向下包容,终归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对于李凡的这个建议,大家也是认可的。

但现在的关键,不是他们唱得了唱不了的问题,而是……

歌呢?

得有能让他们唱,而大众又能接受认可的歌!

见大家眼巴巴地看着他,李凡不由得微微一笑。

“走进这里,听着众师兄师姐们的吊嗓练习,其实,我脑海中已经有几段旋律浮现。”

他看向徐刚。

“最近,我从一位老爷子那,听到了不少关于镇国警世钟的信息。

钟声大小,除了与作品人气有关,更有一种契合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