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西部特别军事区

“刘念远上校,周启明中校。”

“到!”两人齐声应道,声音铿锵。

“任命刘念远为西部特别军事区司令,周启明为参谋长兼后勤主任。你们将率领一支混编的内卫部队,即刻进驻双鱼县,建立指挥中心,打开局面。”

“部队由八百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和一千二百名经过初步训练、主要由幸存者组成的新兵构成。”

“配属一个装甲侦察营(主要装备加装了防护和武器的轮式装甲车、越野车),一个炮兵连(迫击炮、无后坐力炮为主),一个工兵连,以及一个直升机中队(包括四架运输直升机和两架武装直升机)。”

“后续兵员和物资将根据发展情况陆续补充。”

“记住,你们的角色是秩序重建者和守护者。对于幸存者,要展现力量的同时,也要给予希望和纪律。”

“对于敌人,则要毫不留情,坚决、彻底地消灭。

“西部特区的稳定,关系到我们整个战略后方的安全,不容有失。”

“保证完成任务!”刘念远和周启明立正敬礼。

.................................

内卫部队的进驻迅速而高效。

先头侦察分队乘坐直升机低空掠过双鱼县城,确认了主要街道和关键建筑的丧尸分布情况。

随后,装甲车队沿着修复了部分路段的公路隆隆开进,工兵车辆紧随其后,开始清理路障和设置临时路卡。

县城里的丧尸大多处于漫无目的游荡状态,数量虽不少,但缺乏组织。

内卫部队采取了标准的清剿战术:装甲车吸引并压制尸群,步兵小组依托车辆和建筑残骸精确点射,狙击手占据制高点清除特殊变异体,工兵则负责爆破清理堵塞街道的废弃车辆和建筑废墟。

战斗并不轻松,但有序且占据绝对优势。

枪声、爆炸声、引擎轰鸣声打破了县城死寂了数月的宁静。

经过激烈的清剿,县城中心区域及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被基本控制。

指挥部设立在原本的县武装部大院,这里围墙坚固,建筑完好,且有一个足够直升机起降的广场。

工兵连立刻开始加固围墙,设立了望塔和火力点,架设通讯天线和雷达。

同时,开始修复县城内部分供水供电设施(主要是利用自带的发电机和净水设备),并清理出几栋相对完好的建筑作为营房、医院和仓库。

通往新宁市的公路是生命线。

工兵部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复被山洪冲毁的路基,清理塌方,架设临时桥梁。很快,一条虽然颠簸但足以通行重型卡车的通道被打通,第一批从新宁市运来的补给物资(食品、药品、弹药、建材)顺利抵达双鱼县。

随着基地初步稳定,刘念远和周启明开始执行下一步计划:整合周边。

通过修复的民用无线电中继站,内卫部队开始以“西部特别军事区指挥部”的名义,向周边已知的、通过前期侦察和缴获地图确定的幸存者聚居点和土匪寨子广播:

“这里是西部特别军事区指挥部,我是司令刘念远。”

“我军已奉命进驻双鱼县,并彻底剿灭了以黑风集为首的黑风盟匪帮主力”

“我们的宗旨是营救幸存者,恢复秩序,重建文明。”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西部特别军事区辖区内,所有非法武装必须立即向就近的军事单位无条件缴械投降。所有幸存者聚居点,需在七十二小时内,派出代表至双鱼县指挥部进行登记,接受统一管理和援助。”

“我们实行优待俘虏政策,缴械者将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和公正对待。”

“负隅顽抗者,后果自负。”

“重复,所有非法武装,七十二小时内无条件投降……”

广播的声音,通过高音喇叭在营地内外回荡,更通过直升机携带的扩音设备,在群山之间、在一个个或隐蔽或张扬的幸存者据点和土匪窝上空盘旋。

这声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群山回响与最后通牒

广播的内容以惊人的速度在幸存的民间网络中传播开来。

对于许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型幸存者营地而言,这消息如同久旱甘霖。

他们饱受丧尸、土匪和饥荒的折磨,早已渴望一个强大的、有组织的势力能够提供庇护。

一些营地的首领在听到“黑风盟被剿灭”的消息后,几乎毫不犹豫地开始收拾行装,准备派代表前往双鱼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看到了秩序回归的希望。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弱肉强食、依靠武力掠夺为生的土匪势力,这无疑是最后的催命符。

除了已被碾碎的黑风盟核心成员,周边山区还盘踞着大小小数十股土匪。

有的规模较大,占据险要山头,有的则只是几十人凑在一起的小股流寇。

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一些规模较小、本就朝不保夕的土匪团伙,在听到广播,尤其是确认了黑风集的覆灭和双鱼县出现的强大军队后,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头目们争吵不休,是投降求一条生路,还是立刻化整为零钻入深山老林?

而另一些实力较强、或者说头目更加冥顽不灵的家伙,则对广播嗤之以鼻。

一处易守难攻的狭窄裂谷之中,入口隐蔽,内部有天然洞穴可以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