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军事改革

就在经济这头战争巨兽轰鸣启动,将整个根据地推向前所未有的繁荣轨道之时,林禹的目光已然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要想将这庞大的力量高效、精准、可持续地转化为毁灭性的战斗力。

并确保这把利剑始终掌握在正确的手中,指向正确的方向,还需要对军队本身进行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改革,为其注入更强大的动力、更坚韧的骨架和更崇高的灵魂。

一场旨在补齐战争机器最后一颗獠牙的军事改革,在总参谋部的一次高级别会议上,由林禹亲自定调,拉开了帷幕。

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便是确立一套全新系统化的军功制度与军队建设准则。

“我们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引擎,现在,我们需要让前线的将士们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挥洒的每一滴热血,付出的每一分牺牲,都与这台引擎的轰鸣息息相关,都与他们自身的命运、家庭的福祉乃至整个文明的未来紧密相连。”

林禹的开场白直接点明了改革的核心——建立正向激励与终极保障相结合的强大反馈机制。

新的军功制度,其核心要义在于“精准激励”与“荣誉绑定”。

首先,是物质层面直接而透明的激励。

所有现役军人的基础津贴标准得到普遍上调,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远高于根据地平均线,使其无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一套与“远征”系统直连的“战场贡献实时评估系统”被推广至每一个班排。

每一名士兵都配发了升级版的单兵战场记录仪。

它不仅具备通讯、定位、敌我识别功能,更能通过图像分析、关键节点占领信号等多种方式,粗略但高效地统计士兵的个人与小组击杀、破障、侦察等战果。

这些数据实时或在战斗间隙汇总上传至“远征”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算法,将战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贡献点奖励,直接注入士兵的个人账户。

虽然单次击杀奖励的贡献点不多,旨在避免士兵为了点数而盲目冒险,但这种“即杀即得”的反馈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士兵在战斗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一名士兵累计击杀达到“百尸斩”、“千尸斩”等里程碑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额外的表彰和物质奖励,并在其所属单位的电子战报中进行通报表扬,作为优先晋升的重要依据。

对于连队及以上单位,考核的核心指标是“击杀/战损比”。

在完成既定作战任务的前提下,哪个连队能以更低的自身伤亡,换取更高的敌方歼灭数,哪个连队的指挥官和全体官兵就将获得集体荣誉和丰厚奖励。

连队主官的晋升通道,将与此指标紧密挂钩,迫使指挥官们不仅要思考如何打赢,更要思考如何“聪明地打赢”,珍惜每一位士兵的生命。

此外,传统战争中那些彰显勇气与智慧的功勋也被重新确立并赋予极高权重:“夺旗”、“斩将”、“陷阵”、“先登”、“断后”这些九死一生的壮举,一旦被确认。

立功者及其所在单位将获得极其丰厚的点数奖励、破格晋升机会以及根据地的最高级别荣誉表彰。

在生活保障上,军队享有毋庸置疑的最高优先级。

后勤部门的物资调配清单上,新鲜的肉、蛋、奶、蔬菜,永远首先满足前线将士的需求。

即便是根据地内部分配尚且紧张的香烟、糖果、高品质单兵口粮,也总是优先补充给一线作战部队。

尽管有着严格的战时禁酒令(作战期间及战备值班期间绝对禁止)。

但在轮休和休整期间,少量配给的高品质酒饮主要供应立功人员及节日犒赏也成为了战士们放松身心、感受荣誉的特殊载体。

这一切都在向每一个士兵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最危险的人,理应享受最好的待遇。

然而,利诱与厚待,仅仅是铸就无敌雄师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