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鲁中南一带闹饥荒,许多百姓逃荒至东北。有个叫周福来的药材商人,却反其道而行,带着伙计和积蓄北上长白山收购山货。他听闻关东山参灵芝品相极佳,若能运回山东贩卖,可获数倍利。
周福来四十出头,精瘦干练,眼角常带三分笑,心里却藏着七分算盘。他领着一个叫栓柱的年轻伙计,二人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到了长白山脚下的靠山屯。
屯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里。屯东头有棵不知年岁的老桑树,树干需三人合抱,枝叶遮天蔽日。当地人视之为神树,称其“老桑爷”,逢年过节便来祭拜,求平安、求财运。
周福来不信这些,但入乡随俗,还是备了些香烛果子,在老桑树下拜了三拜。正当他躬身时,忽见树根处闪过一丝红光,定睛看去,却又不见了。
“掌柜的,这树真有灵性?”栓柱好奇地问。
“山野村民,见识短浅,把棵老树当神仙。”周福来轻笑,“不过这树确实罕见,若是能砍了做药材,说不定能值大钱。”
栓柱吓了一跳:“可使不得!当地人说了,动这树会招灾的!”
周福来不再多言,心里却盘算起来。
二人住在屯里赵老汉家。赵老汉是屯中长者,见识广博,晚饭时与周福来讲起当地传说。
“这老桑爷啊,可不是普通树木。”赵老汉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说,“听我爷爷讲,它是燧人氏钻木取火时用的那棵树的子孙,树干里藏着火种,是天地间的灵根。”
周福来表面上恭敬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第二天,周福来到屯里收山货,发现当地人虽贫苦,却无人敢动老桑树一枝一叶。更有趣的是,屯里人取火从不费事,只需到老桑树下拜一拜,回家后灶火一点就着,据说这是老桑爷保佑。
周福来心思活络起来。他想,若真如传说所言,这树有什么特异之处,取其一枝半干,带回山东,岂不是奇货可居?
当晚夜深人静,周福来悄悄起身,揣着小锯和布袋,溜到老桑树下。月光如水,洒在巨大的树冠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
周福来对着老桑树拜了拜,口中念念有词:“老桑爷莫怪,周某取一小枝,回去供奉,绝不敢多拿。”
说罢,他选了一根手腕粗的树枝,刚要下锯,忽听树后传来一声轻笑。
周福来吓了一跳,回头看去,只见树后转出一位白发老翁,身着灰布长衫,手持拐杖,笑吟吟地看着他。
“周掌柜深夜不睡,来此何为?”老翁问道。
周福来做贼心虚,支吾道:“晚、晚间睡不着,出来走走。”
老翁也不戳破,用拐杖指了指树干:“你可知道,这树为何叫老桑爷?”
周福来摇头。
老翁续道:“上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用的就是桑木。那第一缕火种,就藏在这类树的血脉里。这棵老桑树,便是那神树的嫡传子孙。它不单能生火,还能辨人心。”
“辨人心?”周福来好奇。
“是啊。”老翁抚摸着树干,“善人靠近,它温暖如春;恶人靠近,它灼热如火。若是有人心怀不轨,想伤害它,它便会...”
“便会怎样?”周福来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