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一家是想也别想。
回想原主的记忆,这二房一家这些年的生活真是一言难尽。
李老太经常拿孝道压二房,让二房做最多的活吃最少的饭,麦老头也从为二房说话。
不论下田种地,还是在家做活时候,麦大江常常被李老太骂懒货,一刻不干活就是骂麦大江一家子偷懒。
麦家老夫妻两人其实很看不上麦大江。
李老太尤甚,据说因为生麦大江时难产,还险些失去生育能力,经常骂麦大江是个废物,自粮食价格上涨后,分饭时二房顿顿吃稀的。
原主的亲哥麦小冬那真是家里顶用的人,种地干活是一把好手,上山时也偶尔能带回来点野物鸟蛋。
可惜麦小冬已经在年后的那次征兵给征走,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说起这征兵,按律法一户只征年纪从十五至五十的男丁一人即可,按年龄来算怎么说也征不到原主的亲哥。
可是老麦家的决定是让麦老二去,给出的原因是麦老二总爱偷懒不干活在家就是吃白饭。
麦老二这一房也小小的闹过只是没闹起来,最后是麦老二的儿子,也就是原主的亲哥代替了麦老二去参军。
麦小冬走的那天,原主哭的稀里哗啦,原主父亲一直低着头表示愧疚。
原主母亲泪眼婆娑,十分不舍,还将自己的陪嫁的私房银子都给麦小冬带走。
当然这点嫁妆银子,麦老头和李老太是不知道的,不然早被搜刮走了。
原主曾经去求爷奶用银子赎了征兵名额。
哪知刚说出口被李老太迎头来了一巴掌打倒在地骂道:”丧良心的小贱人,老娘供你吃供你穿,你倒是惦记起了老娘的银子了,要银子赎征兵你们二房自己想办法,老娘一个铜板都没有。”
又骂又揍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