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是谁啊?”抽旱烟的李老头眯起眼,戳了戳旁边的王老头,“看着像是城里来的,来咱村干啥?”

这话一落,提着菜篮子的妇人也停下脚步,凑在一起小声议论;连刚从河边洗衣回来的大婶,也特意绕到驴车旁,想看看车上拉了啥。

驴车在村中间停了下来,那男人从车上下来,掸了掸褂子上的灰,手里攥着个两块糖,走到一个追车的孩子跟前,语气温和地问:“小娃,请问里正家在哪儿?”

孩子指了指村东头的方向,脆生生地答:“在那边!挂红灯笼没摘的就是!”

男人道了谢,重新坐上驴车往村东头去。

村民们更好奇了,有人悄悄跟在后面,有人则跑到老槐树下接着议论:“找里正?莫不是来收买田的?”

“有可能,不然哪用这么体面的车?”

“会不会是来办之前说的粉条坊?”

等驴车停在里正家大门前,男人刚敲门,就有几个婆子“恰巧”从旁边经过,有的手里攥着把没薅完的草,说“来找找我家鸡”;有的端着空盆,说“刚去河边洗碗,路过看看”,实则都支着耳朵,想听听是来干啥的。

里正打开门,见是个陌生男人,愣了一下。

男人连忙笑着自我介绍:“您是昌丰村的里长吧!我是咱洛南县瑞丰杂货铺的韩掌柜,受我们谢东家吩咐,来跟您谈建坊子的事。”

里正这才恍然,连忙把人往屋里让,顺手关上了门。

门外的婆子们听到建坊,嘴里念叨着“果然是城里来跟里正谈建坊子呢”。

而到昌丰村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和云小郎君做过大米买卖的瑞丰粮铺韩掌柜。

韩掌柜的之前在洛南县瑞丰粮铺做掌柜,但后来谢东家那边和供应洛南县米粮的商行因价格问题不再合作,县城的瑞丰粮铺又找不到云小郎君,最后只能关门做别的生意。

因此,粮铺韩掌柜变成了杂货铺韩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