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声乐老师的“疯狂”特训

“我需要调整呼吸节奏。”她说。

“不需要。”周砚秋关掉空调,打开四盏白炽聚光灯,强光直射她眼睛,“从现在起,你口含玻璃珠练习咬字,单脚站在平衡球上,环境温度降到十二度。”

林清歌愣住:“这不合理。”

“合理?”他拿起钢笔,在乐谱边角画了个简笔画骷髅,“你以为唱歌是抒情?这是战斗。战士上战场前会问合不合理吗?”

玻璃珠塞进嘴里,她立刻咬到舌头。平衡球晃得她脚踝发酸,冷空气灌进喉咙,像吞了冰碴。

第一次练习,她刚唱到第二句,玻璃珠滑进咽喉,引发剧烈呛咳。声带二次损伤,监控屏上波形图乱成一团麻花。

周砚秋在乐谱上画了第二个骷髅。

“第七次机会。”他说,“再失败,滚回去写你的‘声音庇护所’。”

林清歌抹掉嘴角的口水,盯着那颗滚落在地的玻璃珠。她想起小雾的投稿,想起那些写着“我怕唱难听”的留言,想起自己在论坛发帖时手心的汗。

她突然笑了。

第八次练习,她故意放任破音,在高音区彻底失控,录下一段长达三十秒的“崩溃录音”。

回到控制台,她把录音导入频谱分析模块,生成热图。画面显示,每次断裂前0.3秒,喉结都有微小上提——这是甲状舌骨肌群失控的信号。

她调出训练程序,针对这块肌肉做高频刺激练习,同时调整呼气速率,把每秒输出气流压缩到0.8升以下。

第九次站上平衡球时,她的声音稳住了。

虽然还是冷,还是晃,但她在G5高音区撑住了八拍颤音,尾音收得像丝线拉断,干净利落。

周砚秋没说话,只是把笔尖悬在乐谱上方,没画骷髅。

“再来。”他说。

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她像台被拆开又重组的机器,一点点校准零件。凌晨五点,她嗓子已经沙哑,但每一次试唱都比前一次更接近完美。

周砚秋终于按下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