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节奏命名为“心跳密令”,让这群人用生活里的声音重新演绎——键盘敲击、洗衣机甩干、自行车铃铛、甚至筷子敲碗。不限形式,不限场景,只要节奏对,就打上#听见星海挑战#的标签发出去。
“别提我,别提歌曲名,就当是你们自己发现的神秘节奏。谁玩得最野,我请谁听未发布新歌。”
消息发完,她退出群聊,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
第一条视频是个程序员,对着镜头说:“我怀疑公司监控我。”然后切到屏幕录像,他敲代码时,机械键盘打出的节奏,正是“咚、咚咚、咚”。结尾他一脸惊恐:“它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点赞十万。
第二条是地铁延时摄影,车厢灯光闪烁的频率,恰好卡在节奏点上。配文:“每天坐这趟车的人,都听过这段‘音乐’。”
第三条更绝,是个宠物博主,猫踩键盘的爪印,被AI还原成MIDI音轨,节奏严丝合缝。标题:“我家主子才是作曲家。”
林清歌看着数据飞涨,手指终于离开耳钉。她没急着庆祝,而是打开后台监控工具,悄悄埋了个追踪脚本——只要有人搜索“林清歌”“星海幻想曲”或“心跳密令”,就会被自动归类,生成传播热力图。
二十四小时后,挑战视频破五千条,总播放量逼近三千万。热搜榜上,“#听见星海挑战#”挂在第18位,平台开始推相关推荐。
但她注意到,话题词下的内容开始被限流。几个大V的视频突然掉赞,评论区被清空,有人发帖说“收到平台警告,说传播不明节奏可能涉及信息安全风险”。
林清歌冷笑。他们怕了。
怕的不是一段节奏,是它背后那种无法控制的共鸣。
她没回应,也没发声明。反而在当晚直播时,随手弹了段即兴旋律。没有歌词,没有标题,只有钢琴伴奏,节奏却是清清楚楚的“咚、咚咚、咚”。
弹完她笑了笑:“有时候,声音不需要名字,也能被听见。”
弹幕瞬间炸了。
“啊啊啊是那个节奏!!”
“她弹了!她公开弹了!”
“这是在挑衅平台吗?!”
“快录下来!这是历史时刻!”
视频切片十分钟内被转发上万次,话题词被顶回热搜第14位。平台紧急撤下“风险提示”,反而把《星海幻想曲》重新放进“新歌速递”推荐位,播放量开始回升。
林清歌看着后台数据曲线终于抬头,轻轻呼出一口气。
她没庆祝,也没发通稿。而是打开小说文档,新建一页,输入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