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周砚秋的矛盾抉择

监控画面定格在程雪熄灭手机的瞬间,周砚秋的手指还悬在回放键上方。

他没动,只是盯着屏幕角落的时间戳——凌晨六点十七分。这个时间她通常不会睡,也不会醒,像是刻意卡在一个不属于清醒也不属于梦境的缝隙里。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流,林清歌的《破壁》音频文件自动加载进分析界面。波形图展开,高频部分平稳流畅,但低频段确实藏着一段极细微的震动频率,像心跳漏了一拍又强行接上。他放大那段区间,反复播放三遍,耳机里传出的声音几乎不可闻,可他的手指却慢慢蜷了起来。

这频率……和母亲临终前脑电监测仪最后跳动的数值一致。

他摘下耳机,靠进椅背,金属指虎在掌心转了一圈,发出轻微的磕碰声。桌面上摊开的乐谱本还停留在昨天记下的片段,他翻到空白页,用钢笔写下三个名字:林清歌、程雪、07号。

最后一个名字他画了个方框圈住,又划了条斜线。

不是删除,是隔离。

通讯终端忽然亮起红光,提示音短促冰冷:“清除目标林清歌,倒计时十二小时。逾期未执行,启动替代方案。”

他没看那行字,而是重新点开程雪公寓的私密监控回放。画面里她蹲在焚化炉前,灰烬从指缝滑落。她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接着她站起身,走到音响前,重播自己录的《破壁》demo,第三句还没唱完就按了暂停。

然后她说:“为什么。”

这三个字没有录入系统日志,因为他在第一时间切断了上传通道。

他把这段视频单独截取出来,拖进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P.S.2】。和五年前那条“如果有人能听见我就好了”的录音放在同一个路径下。

他知道这样做违规。监察者不该保留被观察对象的情绪残片,更不该为异常行为打掩护。但他还是手动修改了系统标记,将程雪当前状态定义为“β+级波动,建议持续观察”,和当年一模一样。

这不是程序逻辑,是私心。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个铁盒,表面有烧灼痕迹,边角卷曲。打开后里面只有一小截烧焦的乐谱纸片,缝在他衬衫第三颗纽扣上的那一半,是从母亲遗体旁捡回来的。他没烧掉它,也没上报,就这么年复一年地穿着。

现在,他把乐谱本合上,压在铁盒上面。

笔尖在纸上留下的骷髅图案还在,胸口那道裂痕是他临时加的。不像清除标记,倒像个伤口。

他低头看了眼终端,倒计时已过去四分钟。

他没关,也没回应。

指虎被他轻轻放在桌角,像卸下一把用了太久的刀。

***

十二小时前。

投资人被捕的消息刚传开,他就收到了内部通报。表面上是资本打压案,背后却是“九歌”内部权限泄露。高层震怒,紧急召开闭门会议,最终决议:林清歌已失控,必须清除。

理由很充分——她不仅拿到了实验知情书残页,还公开了证据,引发舆论海啸。更危险的是,她的创作正在唤醒某些沉睡的数据共鸣,尤其是那首《破壁》,已被标记为“高危情绪载体”。

而他,作为橙光音乐声乐总监,同时也是“九歌”遗留项目的监管人,被指定为执行者。

他当时没反对,只问了一句:“替代方案是什么?”

对方沉默两秒,说:“全面格式化关联节点,包括B-07。”

他立刻明白了。

程雪也会被抹掉。

不是杀死,是彻底从系统里擦除,连记忆碎片都不剩。就像从未存在过。

他点头答应,退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