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港项目启动会的红色横幅还挂在特区管委会会议室,林烨已经连续三天没合眼。桌面上摊着港口设计图,空白处写满演算公式和人员名单。最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全国都找不出有现代深水港建设经验的技术团队。

"林总,交通部推荐的那位老专家住院了。"赵广财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其他几个设计院的人,一看要常驻工地都推脱......"

林烨揉着太阳穴。他记得前世盐田港建设时,确实依靠了大量外籍专家。但现在是1983年,请外籍工程师要经过层层审批,时间上来不及。

"香港那边有消息吗?"

"问过了,有经验的工程师月薪要五万港币起,还得配别墅和专车。"赵广财苦笑,"管委会说这不符合规定。"

窗外传来推土机的轰鸣声。工地已经平整出大片土地,却因为缺乏技术指导迟迟不能开工。每天光机械租赁费就要烧掉上千元。

深夜,林烨在临时板房里翻看父亲笔记。当看到"龙脉非在山水"那句时,他突然怔住。前世记忆如闪电划过——1984年盐田港建设的关键人物,是位叫李文舟的马来西亚华裔工程师!此人后来被誉为"现代港口之父",但此时应该还在新加坡工作。

"老赵!"林烨冲出板房,"帮我联系新加坡港务局!"

国际长途转了三次才接通。当电话那头传来带着闽南口音的英语时,林烨心跳加速:"请问李文舟工程师在吗?"

"李先生上周刚离职。"接线员回答,"听说要去中国。"

林烨放下电话,浑身发冷。这么巧?他立即让赵广财查入境记录,果然发现李文舟三天前已抵达广州。

"更奇怪的是,"赵广财压低声音,"接机的是陈家的人。"

林烨连夜赶往广州白云宾馆。在前台查到李文舟入住记录时,他注意到房间号竟是7302——与父亲笔记里的编号完全一致!

敲门后,开门的是一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房间茶几上摊着港口图纸,旁边坐着的人让林烨瞳孔骤缩——陈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