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标准之争——当规则成为终极战场

他们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标准工作组”,成员包括顶尖的技术专家、熟悉标准制定流程的资深人士、以及负责政府与行业关系的同事。工作组的核心任务,就是基于“智伞”的成功实践,撰写一份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基于隐私计算的分布式信任框架” 标准提案。

这份提案没有全盘否定星海方案的价值,而是巧妙地强调了在数据要素化时代,必须在效率与隐私、集中与分布式之间取得平衡,并详细论证了“智伞”混合架构如何能更好地满足这一平衡。提案准备向国内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并寻求成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候选。

再者,是构建“标准联盟”的统一战线。 陈默深知,单打独斗无法赢得标准之争。他亲自督战,启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合纵连横”。

林薇和刘强的团队分头行动,密集拜访那些同样关注数据隐私、不希望被单一巨头生态锁定的潜在盟友。这包括:

· 与“智伞”有深度合作的行业客户(如高端茶业协会、精密制造联盟),争取他们作为标准应用方的支持。

· 在技术上存在互补或同样受到挤压的科技公司(如某些专注于垂直领域SaaS或特定硬件传感器的公司),说服他们共同支持一个更开放、更中立的信任标准。

· 甚至尝试接触国际上对星海模式抱有疑虑的机构或企业,寻求跨区域的支持。

目标是在标准审议和讨论时,能够形成一个有力的声音联盟,共同推动一个多方都能接受的、而非单一利益方主导的标准框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是提升“政策与行业影响力”。 “智伞”加强了与工信部、网信办等相关部委以及重要行业组织的沟通,定期汇报其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企业汇报,而是试图以行业贡献者的身份,参与相关政策和行业指导文件的讨论,将自身的理念和实践融入更宏观的行业发展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