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蝉脱壳——融资落定的变阵局

苏蔓虽然坚定支持陈默,但也私下表达了忧虑:“陈默,我知道方向是对的。但转型步子是不是太大了?王叔他们的担忧很现实。我们现在就像走钢丝,一头是未来,一头是眼下。平衡不好,两头落空。”

刘强等猎人则对新任务(如试点配送)既兴奋又忐忑。他们习惯了“教材猎人”相对自由的工作模式,对于可能更规范、更受约束的配送工作,以及能否拿到更高的回报,心里没底。

联盟内部,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焦虑交织,信任与疑虑并存。陈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内心的不安。他必须找到一个办法,既能推进战略转型,又能稳住后方,安抚人心。

第四重浪:资本变数。

就在陈默焦头烂额之际,“启明资本”的反馈来了。不是最终的投资意向书(TS),而是一份详尽的《尽职调查补充问题清单》和一份措辞谨慎的《初步估值建议》。

小主,

清单里密密麻麻的问题,核心聚焦在:

1. 技术可行性:要求提供详细的平台技术架构图、开发路线图、关键里程碑时间表、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简历和能力评估。

2. 财务模型细化:要求基于“反客为主”战略,拆分不同业务模块(租赁基础业务、平台服务、数据服务、渠道合作)的收入预测、成本结构、盈亏平衡点预测,以及融资资金的具体使用计划(分项预算)。

3. 团队执行能力:要求明确补充核心管理团队(尤其是CTO、运营负责人)的招聘计划和进展,并评估现有团队(店主、猎人)在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和激励方案。

4. 风险预案:要求对竞争对手反扑(特别是人才争夺、价格战升级)、技术开发延期、第三方服务者入驻不及预期等关键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预案。

而那份《初步估值建议》,则给陈默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估值远低于他的预期,甚至可以说非常苛刻!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技术能力存疑、商业模式未经大规模验证、团队存在明显短板、且面临强劲对手和资金枯竭的困境。这份估值如果接受,意味着陈默和创始团队将出让极大的股权比例。

“金蝉脱壳…” 陈默看着清单和估值建议,再次咀嚼着这四个字,心中却有了不同的领悟。这一次,他要脱的不仅是技术困境的“壳”,更是被资本低估、被内部疑虑、被现实困境紧紧束缚的旧有格局之“壳”!他必须利用这份清单和苛刻的估值,进行一次绝地反击和内部整合!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第一步:技术破局——借力打力。

陈默不再执着于立刻招聘全职资深工程师。他改变策略:

1. 分拆外包:将平台重构的核心模块(API网关、认证中心、支付模块)拆解出来,寻找有经验的技术外包团队承接。利用“启明”尽调清单中对技术路线的要求作为项目需求书,反向吸引有实力的团队竞标。虽然成本高,但能保证质量和速度。

2. 关键人才“顾问制”:通过导师引荐,找到了一位刚从某大厂离职、正在寻找新机会的资深架构师(赵工)。陈默没有直接高薪挖人(也挖不起),而是诚恳地邀请对方担任技术顾问,按小时付费指导平台架构设计和核心代码评审,并承诺未来融资到位后优先考虑其加入。赵工被陈默的蓝图和创业激情打动,同意以极低的顾问费先期支持。

3. 内部挖潜+实习生:陈默自己死磕架构设计,在赵工指导下边学边做。同时,在学校计算机系招募了几名技术扎实、渴望实战的研究生做兼职实习生,负责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开发和测试。用期权(纸上画饼)和实战经验作为激励。

第二步:内部整军——明示利害,重塑共识。

陈默召集了联盟核心小组的闭门会议。这一次,他没有描绘蓝图,而是直接将“启明资本”的补充问题清单和那份苛刻的《初步估值建议》投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