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龙跃浅滩——巨资枷锁与生态突围

反击一:专利“釜底抽薪”升级版——无效宣告+舆论抹黑!

就在“智伞”的顶级专利事务所刚介入,准备启动加速程序时,“快雨伞”的代理律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交了正式的、厚厚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书》!这份请求书不再纠缠于之前的“深蓝科技”造假(自知理亏),而是聘请了顶尖的技术专家和专利律师,从技术层面发起猛攻:

- 核心论点: 指称“智伞”的核心创新点(尤其是“场景自适应因子”和“强化学习内核”在物联网安全风控中的应用)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常规选择和简单叠加”,缺乏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着的进步,不具备创造性!

- 证据: 附上了大量国内外看似相关的学术论文、专利文献片段,试图构建一条“技术启示链”,证明“智伞”的专利只是“拼凑”现有技术,并无真正创新。

同时,一篇篇经过精心炮制的“分析文章”开始出现在科技媒体和行业论坛上,标题耸动:《校园创业公司核心专利被指缺乏创造性,恐成水中月》、《“场景风控”是伪创新?专家质疑“智伞”专利含金量》…配合着“快雨伞”的水军引导,舆论风向悄然转变,试图在专利授权前,就从“创新性”根基上瓦解“智伞”的核心价值!

反击二:“寄存保”的完美复刻与价格绞杀!

“快雨伞”的“快享驿站”APP在沉寂数周后,突然上线了“寄存安心服务”模块!其产品形态、保障场景(考场、运动、毕业季)、甚至定价策略,与“智伞”的“寄存保”如出一辙!更致命的是,依托其庞大的资本优势,“快雨伞”直接祭出了杀手锏:

“寄存满XX分钟,赠送基础保障!加购升级保障,享专属折扣!”

这相当于变相将“智伞”赖以生存的保费收入模式,直接打成了免费附赠品!用户使用“快享驿站”寄存,达到一定时长(如30分钟),即可自动获得一份基础保障(保额较低)。如需更高保额或更广场景的保障,再加少量费用升级。这彻底颠覆了用户对“寄存保险需要额外购买”的认知,对“智伞”刚刚培育起的付费习惯形成毁灭性冲击!

反击三:人才“精准狙击”再临!

这一次,“快雨伞”的猎头没有直接找赵工(知道其已被深度绑定),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智伞”技术部两位在“百日炼狱”中表现突出、负责核心风控模块开发的年轻骨干工程师——张锐和李明身上。

开出的条件令人咋舌:

- 薪资:直接翻四倍,远超“智伞”A轮后提升的薪资水平。

- 职位:“快雨伞”新成立的“智慧安全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独立项目组负责人。

- 签字费:足以在本地支付一套小户型首付的现金。

- 附加诱惑:承诺提供顶尖的实验环境、充足的项目预算、以及海外技术交流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阴险的是,猎头暗示:“‘智伞’的核心技术思路已被我们掌握,你们继续留在那里价值有限。过来,你们才能真正施展才华,主导前沿项目。”

三记重拳,拳拳到肉!刚刚注入的血液,瞬间面临被抽干的危险;刚刚构筑的蓝图,地基遭遇猛烈炮击;刚刚凝聚的团队,军心再次被撬动!

仓库里,气氛瞬间凝重如铁。

技术部,张锐和李明面对同事们复杂的目光,脸色涨红,眼神躲闪,压力巨大。赵工看着那份充满了技术术语攻击的无效宣告请求书,眉头拧成了疙瘩,他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技术反击,但此刻团队内部却暗流涌动。

运营区,苏蔓看着后台“寄存保”新单量在“快雨伞”“寄存安心服务”上线后出现的断崖式下跌,手脚冰凉。刘强则愤怒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妈的!抄!就知道抄!还他妈免费送!这仗还怎么打?!”

陈默的办公室,周律师面色凝重地汇报着专利无效宣告的严峻性,以及舆论发酵可能对青云资本信心造成的影响。

巨资在手,枷锁沉重。跃龙门的雄心,撞上了巨头精心布置的暗礁与漩涡。

陈默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整两个小时。他没有愤怒咆哮,没有惊慌失措。巨大的压力下,他的大脑反而进入一种冰封般的冷静。他复盘着“快雨伞”的三板斧,试图从这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中,找到一丝缝隙,一线生机。

终于,他推开门,目光沉静地扫过众人焦虑的脸。

“都慌什么?”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快雨伞’越是这样不择手段地打压,越证明我们的‘生态筑基’战略打中了他们的要害!他们怕了!”

他走到白板前,在原有的“龙跃浅滩”战略图上,用红笔重重地圈出“生态筑基”四个字,并在旁边写下两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