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最小可行——产品刀锋与敏捷试错

“火种”行动带回了大量鲜活却散乱的需求碎片。如何将这些碎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成为摆在“智伞”面前最紧迫的课题。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漫长的需求分析、精密的设计、庞大的开发团队、追求大而全的版本发布——在当下不仅不现实,更是一种奢侈的浪费。陈默力排众议,强势推行一套全新的产品哲学:最小可行产品(MVP)与敏捷试错。

一、 产品刀锋: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开始

陈默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我们不再追求平台,不再追求生态。我们只做‘产品刀锋’。”他在三角形最尖锐的顶点重重一点,“什么是刀锋?就是它能极其锋利地刺入一个具体、微小的痛点,并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它。”

他以李老板的订单融资难题为例。

“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做一个连接所有核心企业和所有供应商的大平台。那是星海想做的事,不是我们现阶段该做的。”陈默扫视着团队,“我们只做一件事:帮李老板验证那张订单的真实性,以及那家外地公司的基本支付信誉。”

“方哲,你需要多久,能用多低的成本,做出一个工具?它不需要百分百准确,只需要比李老板自己打听更可靠一点。输入公司名称,输出一个风险评分,评分逻辑甚至可以简单到只是抓取公开的司法诉讼、行政处罚、负面新闻,再结合我们内部一点点黑名单数据做交叉验证。”

方哲沉思片刻:“如果放弃高精模型,只用规则引擎和简单的机器学习分类器,数据源主要用公开和便宜的第三方数据……一个小团队,两周可以做出初级版本,服务器成本可以控制在每月几千块。”

“好!这就是刀锋!”陈默肯定道,“林薇,你负责找到第一批像李老板这样的用户。不要钱,免费给他们用,只有一个要求:告诉我们它有没有用,哪里不好用。甚至我们可以派人蹲在工厂里,看他们怎么用。”

同样的思路被应用到其他需求上。

针对渔业小镇的互助会,产品刀锋就是一个极简的微信小程序版“电子账本”,核心功能只有记录借款金额、约定还款日、到期自动提醒、所有成员可见(但金额可设置为仅当事人可见)。没有智能合约,没有复杂利息计算,先解决“记清楚账”和“不好赖账”这两个最原始的痛点。

针对小商贸城的三角债,刀锋则是一个“赊账凭证数字化”工具,让商户可以用手机快速给买家开一个具有时间戳和简单加密的电子欠条,方便后续追踪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