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受挫的冷水,让“智伞”团队彻底清醒。陈默果断叫停了盲目铺开阵线的冲动,将战略重心从“广度”彻底转向“深度”。一场以“恒远制造”为唯一试验田,以“成本穿透”和“效率革命”为核心目标的深度耕作战役,悄然打响。
一、 成本穿透:显微镜下的运营剖析
林薇组建了一个临时的“成本穿透小组”,成员包括财务、运营、技术代表。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制定宏大的预算,而是拿起“显微镜”和“手术刀”,对“恒远制造”供应链金融项目的全流程进行毫厘级的成本剖析。
他们沿着业务流,拆解出每一个动作:
· 获客成本:地推人员拜访一家恒远供应商,平均需要几次?每次交通、时间成本是多少?成功转化一家的总成本是多少?
· 操作成本:协助一位供应商完成从注册、认证到提交融资申请的全流程,平均需要多少分钟?需要什么级别的员工介入?
· 技术成本:处理一笔应收账款确权、一道风控审核、一次资金路由,消耗的服务器算力和存储资源,折算成现金是多少?
· 沟通成本:与恒远对应窗口、农商行客户经理、供应商老板进行沟通确认,平均每笔业务产生多少通电话、多少条信息?耗费多少工时?
· 风险成本:虽然不承担信用风险,但操作失误、流程出错导致的客户抱怨、银行质询、甚至潜在的赔付风险,其概率和可能损失是多少?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甚至有些琐碎,但结果触目惊心。他们发现,当前模式下,成功促成一笔融资所收取的服务费,几乎刚刚覆盖甚至略微低于其全流程的综合成本!这意味着,业务量越大,可能亏损越多,所谓的“现金流改善”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觉。
二、 效率革命:流程再造与工具赋能
冰冷的数字迫使团队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效率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