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孙师傅、周明、王磊、刘姐等人被召集到临时会议室。当李铮拿出步兵炮图纸,宣布系统奖励(隐瞒系统,只说“上级奖励的技术资料和资源支持”)后,众人都激动得站了起来。
“步兵炮!咱们也能造炮了!”孙师傅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眼睛里闪着光,“虽然炮管锻造难,但有王磊兄弟帮忙,咱们试试土法炼钢,说不定能行!”
王磊接过图纸,看着炮管的材料要求,皱起眉头:“75mm炮管需要高强度合金钢,咱们现在的土法炼钢只能出粗钢,硬度不够。不过,图纸上有个‘简易调质处理’工艺,用木炭加热后淬火,或许能提升钢的强度,值得一试。”
周明则盯着炮架图纸:“炮架是铸钢件,需要大型砂型模具,咱们现有的机床加工不了这么大的零件,得先打造一套专用模具。另外,瞄准装置的零件精度要求高,之前的机床误差太大,得先改进机床精度。”
刘姐也开口:“火炮的炮弹需要烈性炸药,咱们现在只有黑火药,威力不够。不过,旅部刚送来浓硫酸和浓硝酸,陈平、刘军两位技师正在研究硝化甘油,要是能成功,炮弹威力就能达标!”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李铮认真听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心里渐渐有了清晰的规划。等大家安静下来,他站起身,公布了下一阶段的三大目标:
“第一,仿制75mm步兵炮。成立火炮研发组,由吴博文牵头,周明负责零件加工工艺,王磊负责炮管钢材冶炼,刘姐配合陈平、刘军研发炮弹炸药。先从零件试制开始,重点攻克炮管锻造、膛线加工、炸药配制三个难点,争取三个月内做出首门样炮。”
“第二,扩大机床规模。孙师傅带领铁匠组,用旅部调拨的工具钢,打造2台土造车床和1台铣床。周明负责指导机床改进,参照兵工厂的技术,给现有机床加装简易进给机构,把零件加工误差从1.5mm降到0.8mm以下,满足火炮精密零件的加工需求。”
“第三,建立技工培训体系。从根据地青年中选拔20名有文化、肯吃苦的年轻人,组成技工培训班。由周明教机床操作,吴博文教机械原理,孙师傅教锻打技术,王磊教基础冶金知识。一个月为一期,争取尽快培养出一批能独立操作的初级技工,解决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