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的尊严,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却偏偏在战略主动权在握时,选择了与辽国妥协言和。

朱棣自嘲地想:

“若换作是我,怕早就亲披战甲,杀入幽燕了。”

【彼时辽太后遣使王继忠,向宋朝表达罢兵之意。】

【而这恰恰正合赵恒的心意。宋真宗立即回应,表示大宋从未好战,愿意以和解收场。】

【随后,他派出使者与辽展开议和接触。】

【寇准得知此事,大为忧虑,进言力谏,直言辽军强弩之末,应趁势痛击。】

【边疆主帅杨延昭亦遣人上书,请求主战。】

【尽管忠臣竭力劝谏,奈何赵恒一味求稳畏战。】

【朝中的不少官员也忌惮辽国兵锋,纷纷附议和谈之策,甚至反咬寇准“拥兵自重”。】

【寇准力不能支,终被迫默认与辽谈判。】

【赵恒令曹利用主谈,并提出“最多一百万银绢”的让步底线。】

【但寇准暗中警告:“皇上虽有言,但若你与辽方敲定数额超过三十万,我便砍你头颅!”】

【最终,曹利用进入辽营议和,敲定如下协议:】

【一、大宋与辽国以兄弟之国相称,辽圣宗年幼,尊宋真宗为兄。后世仍要沿此礼制。】

【二、以白沟河为界,辽退让瀛、莫两州。】

【双方撤军,严禁越界滋事,边地城池保持原状,不得新建城防。】

【三、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于雄州交割,作为“助军之资”。】

【四、两国在边境设市互通商贸,促进民间往来。】

【就岁币一事,因辽急于罢战,未敢狮子大开口,最终双方约定数额为三十万。】

【史称“澶渊之盟”。】

【议和达成后,赵恒大喜,厚赏曹利用。】

【自此,宋辽之间二十余年的边患暂息,边疆重归相对稳定状态。】

【大宋因之减轻财政负担,每年三十万岁币远低于兵事开销。】

【而朝廷财政得以喘息,兵民亦得以休养生息。】

站在当时的角度看,澶渊之盟对宋辽两方而言,皆有得失。

大宋得以以极小代价终结战火、节省大量军费,辽国则借此重挽颜面,稳定朝局。

辽太后在连战失利之下促成和议,既稳住辽国局势,也巩固了自身权威。

然而,这场看似“划算”的和平,带来的后果却极其深远!

自此之后,北宋诸帝渐失战志,军备日趋废弛。

百年无战,使得宋辽两国军事体制严重松懈,最终双双败于女真人所建金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