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傻啊。”仲昆刚咽下一口面,闻言忍不住笑了,“这活看着是美差,实则最得罪人。你别太较真,真遇到棘手的事,就把事往夏颖身上推。”他话锋一转,问起了厂里的近况,“对了,这阵子她和老夏师傅的关系怎么样了?”
“可不就像你说的那样!”卞会计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点看热闹的急切,“哪用等三天,第二天她就跑到毕厂长那儿告老夏师傅的状。结果毕厂长找老夏师傅一问,老夏直接把夏颖骂了个狗血淋头,现在俩人算是彻底闹成‘敌我矛盾’了。”
仲昆听着,手里的筷子顿了顿,笑着摇头:“你可别高抬我,这不是我的主意。”他放下碗,擦了擦嘴,“是马媛她爸爸的点子,就连‘不用三天就会去告状’这话,都是他的话。”
“原来是那老狐狸!”卞会计立刻皱起眉,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跟他打交道你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被算计了。”她话锋又一转,想起了正事,“你今天来,是找毕厂长商量扩大产能的事吧?买设备要花不少钱,得提前准备着。丑话说在前头,我这账上实在挤不出10万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仲昆点点头,没急着接话,只是端起碗,把最后一口汤喝了个干净。
仲昆放下手中的方便面碗,擦了擦嘴,转头对卞会计嘱咐道:“今天下午你早点走,到312房等我,我要在厂里多待会儿。我现在去车间找毕厂长,你不用陪我。”话音刚落,他便拿起外套,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办公楼到生产区的路不长,仲昆径直走向加工车间,扫视一圈却没见到毕厂长的身影。他随即转向隔壁的精密铸造车间,刚一进门,就看见毕厂长和夏颖正蹲在东面刚腾出来的空地上,手里握着粉笔在地面上仔细标注着什么。
听到脚步声,两人同时站起身。毕厂长指着地面上画好的轮廓,迎上前对仲昆说:“我们俩正合计设备摆放的事。打算先把中频炉搬过来,再新添一台淬火炉。老夏师傅之前用煤火炉淬火,全凭经验控温,硬度总是不精准,次品率一直降不下来。这次添了新设备,不仅加工时间能缩短,质量也能稳稳控制住,我已经和老夏师傅商量过,他也同意。明天就让瓦工先把基座浇筑好,不出一周,铸造车间就能全部搬过来。”
三人边说边往车间外走,经过中频炉时,仲昆特意叫上了正在一旁整理工具的老夏师傅,一同去办公室商量扩大产能的计划。回到办公室后,夏颖想起扩产涉及资金周转,又把卞会计请了过来。卞会计一进门便主动忙活起来,烧水、取茶叶,很快给几人沏好了热茶。
五人围坐在办公桌旁,仲昆拿出毕厂长写的扩产报告,铺在桌上:“咱们今天逐条把计划落实好,别耽误了进度。”
毕厂长率先开口,指着报告上的“车间搬迁”条目说:“现在搬迁已经完成一半,下一步重点是浇筑中频炉底座,加上搬运设备,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之后是加工车间机床的基础浇筑,工期也差不多一周。算下来,半个月后新机床就能进场了。这块具体的设备情况,让仲昆给大伙说说。”
仲昆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我昨天专门回了趟齿轮厂,找永明打听了设备的事。他们厂这次进的是沈阳机床厂的滚齿机和珩齿机,价格比南京机床厂的低30%,质量还更可靠。四台设备算下来共需26万6千元,再加上两台微型车床,把运费、刀具、配件都算进去,总花费也不会超过30万元。”
办公室的日光灯,映着桌面上摊开的增加产能报告。毕厂长将手中的铅笔往桌上一搁,目光扫过围坐的几人,此刻正在的讨论着扩大产能的计划,这场关于资金、人力与车间改造的研究会议,关乎着厂子的下一步走向。
“买新机床的钱,我盘算了一下。”卞会计率先开口,“我这里最多能凑10万元,这几天再送一趟货,这个月的日常费用能保住。宋会计那边还能调出10万多,但算下来,买机床还差10万的缺口。”话锋一转,他给出了关键方案,“这笔钱找夏村长准行,他和信用社主任是铁哥们,就10万,贷下来肯定没问题。”
毕厂长点点头,随即转向身旁的仲昆:“找夏村长这事,还得你出面。”他回忆起前些日子的细节,语气里带着几分把握,“前阵子他来咱厂,直夸咱厂的发展是个奇迹,说要给镇上写简报。临走时特意问我有啥困难,让咱尽管找他。对了,他还叮嘱,招工除了技术工人,最好优先招本村的。”
“那我说说蜡型车间的计划。”夏颖接过话头,将一张手绘的车间布局图推到桌中央,“现在一天要完成500个砂型,现有人手根本不够,最少得再添4个人。另外,得把西边的仓库改成烘干房,土建要花点钱,墙面必须做保温,再建一个烧煤的火炉——不用电加热,能省不少成本。车间里还得加2个案子,算下来总共有5千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