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骤停。
那一声尖锐高亢的“圣旨到”,如同天外飞来的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凝固的空气中。
所有剑拔弩张的杀气,瞬间消弭于无形。
皇甫嵩的亲卫队,高举的环首刀僵在半空。
刘景麾下的千余精骑,紧握的兵刃也停滞了动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名状若疯魔的信使。
皇甫嵩浑身一震,脸上的暴怒与决绝,被一种巨大的错愕所取代。
圣旨?
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会有圣旨?
刘景同样愣住了,他紧绷的身体缓缓放松,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看着那名信使高高举起的黄绫诏书,一种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放下兵器!”
“跪!”
皇甫嵩最先反应过来,他翻身下马,粗暴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满是血污的甲胄,朝着信使的方向,轰然单膝跪地。
他身后的亲卫队和汉军士兵,也如梦初醒,甲叶碰撞之声响成一片,纷纷跪倒在地。
“大哥?”
张飞和关羽看向刘景。
刘景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随即也利落下马,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整齐划一地单膝跪下。
两支差点火并的大军,此刻竟无比和谐地跪在了一起。
而他们对面,那黑压压跪着的近十万黄巾降卒,在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他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名为“生”的火焰。
那名宦官信使,显然也是累得不轻,他喘着粗气,走到两军阵前,尖细的嗓子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
他展开黄绫诏书,清了清嗓子,用那独特的、能穿透战场的嗓音高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左中郎将皇甫嵩,国之干城,屡破巨寇,扬我大汉天威,朕心甚慰,当有重赏!”
听到这里,皇甫嵩紧绷的脸上露出一抹理所当然的神色,腰杆也挺直了几分。
朝廷,还是认可他的功劳的。
宦官的语调一顿,继续念道:
“荡寇将军、常山太守刘景,少年英才,智勇无双,力挽狂澜,实乃国之柱石,功在社稷!”
刘景低着头,心中却在飞速盘算。
皇帝还不知道张角、张梁已死,看来这圣旨是在自己斩杀高升后,洛阳方面收到的第一份战报后就紧急发出的。
可这内容,只是褒奖,又是为何八百里加急?
就在众人以为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嘉奖令时,宦官的嗓音陡然拔高,话锋一转:
“然,荡寇将军刘景有言,天有好生之德,胁从罔治。今黄巾大乱,裹挟百姓无数,皆为饥寒所迫,非其本意。”
“朕览其奏章,深以为然,彻夜难寐。仁,方是立国之本!”
什么?
奏章?